第289章 白小姐的剑(2 / 3)

练总量差异。以体校为例,此时尚未进入专业队,每天各种训练时长大概是6个小时,这个还不是大强度训练(专项时长通常是略低于总量一半的水平,天6小时训练,专项基本在3小时以内)。

这是什么概念,以现代训练者平均每天训练1小时的时间算,普通训练者和体校学生就有六倍的差异!!!这是,还没考虑体校学生和现代训练者年龄差异的情况下。

互联网上流传的很多衡量标准,都是专业运动员的指标,很多普通训练者,用专业队员的水准来要求自己,总想着更高更快更强,到达更高的水准,训练量比人家差很多,却想着与人比肩,强行努力的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留下各种隐患。

我们把身体看做是千锤百炼的钢铁、钢筋、钢构,那边锤炼上万次,自己这边锤炼千多次,两者的强度能一样吗?

中文有个词特别好,叫夯实,本意为加固,引申意义为打牢基础。利用重物使其反复自由坠落对地基或填筑土石料进行夯击,以提高其密实度的施工作业。一样挖地基盖楼,那边土层地基夯击几万次,地面坚硬的像铁板;这边土层地基夯击千多次,用手指都可以按个坑,盖平房差距会很小,如果两边都盖一样的高楼建筑,你们猜,谁先出问题?!

普通人是否可以用专业队员的指标当做自己努力的方向呢?可以,保证坚持的前提下,把你达成目标的时间延长若干倍(先缩小训练总量与人家的差异),人家每天六小时练一年,你怎么也得每天一小时至少练五年以上,然后,还要考虑一下基因和天赋的问题,明明是个田径跳高料子,非要在举重项目出成绩,那就是为难自己了,毕竟,博美是没办法长成萨摩的。

好了,回到穷文富武话题本身,把焦点放在古时候,就选封建社会好了。穷人家的孩子想出人头地,第一选择是学文,而不是习武,为什么?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填报肚子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身体肯定发育不良,一个四肢麻杆一般的孩子来了要习武,走路都怕被风刮跑了,看见食物两眼放绿光,你是师父你收这样的徒弟吗?!

端茶倒水洗衣做饭都成问题,你能指望这样的徒弟以后替你打出名气?

营养状况至少要在当时平均水平线上,体质或者根基总要占一样,还能负担起学费(其他情况暂不讨论),才能学武,古代学艺收徒很多都要签订生死协议的,就是孩子送到老师这里,无论日常还是训练,一旦有人身安问题,师父概不负责,郭德纲老师的相声中也多次提过这种事情,这点是很多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这里也埋下了训练传承的引子,以后慢慢说。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随时陪在师父身边,师父随时可以督促和指点练功,哪怕是惩罚,别人每天训练个把时辰,自己每天训练三四个时辰,饮食上再丰富一点,只要不是天赋有限(这样的徒弟师父也不会收),与众人拉开差距是必然的!

再看看现代的体育训练,健身房或者买器械自己练总要选一样,得能抽出时间训练,练完之后还要考虑营养补充,遇到瓶颈再请个教练指导,尤其是常见的健美式训练,没钱没时间真不行……

武术自古穷文富武,练武的人一般必须是家境很好,不愁吃穿,还得勤奋,才能有空反复练。你想想现在能打的人哪个是穷瘪三?现在能反复练习的人都职业队,要么是士兵。

古代穷瘪三练武的是学个技术糊口的,所以注定学点小成后就要去赚钱养家。还是没有家境很好的职业练家练的多。

打个篮球也一样,玩摄影也一样,同样动作谁练的多谁厉害。所以无论职业队还是士兵,3年退下来和继续练的,又是2个级别。

所以同样努力的人,资质一样,练习刻苦度一样,才有的打。现在国情,民间的武师,谁特么有闲空练拳,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