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灭亡原因(2 / 3)

竿而起,起义。很容易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人民会把这种气候状态归罪于某个统治集团甚至某个个人。想象一下假如那是一个世界上最英明的君主,德行高的不得了,他能不能挽救这个王朝,答案可能也是否定的,这叫做“天数已尽”,自然界的气候要你灭亡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不可能撑住的,所以王朝走向灭亡。

明君名相贤臣治理国家抑制兼并的耕者有其田天下大治和不抑兼并富者阡陌连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循环之中。而且往往越是王朝后期土地兼并越严重,国家也暮气沉沉。例如明朝家净万历年间,从严嵩到张居正个个都是家有良田万顷的大土豪大地主。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失衡了。现在一般大家都有点社会结构的常识,就是金字塔形(社会里低收入人最多,中等收入较少,最高收入的人最少)和橄榄型(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人群都比较少,中等收入人最多)的社会结构都是比较稳定的,其中橄榄型人民生活相对更幸福,但是如果出了沙漏型社会结构(社会里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占了绝大多数,几乎没有中产阶层)国家就要出问题。

穷人太多,大多数人吃不上饭,可偏偏的,富人不肯给钱。

我们就从一个朝代灭亡开始说起,不谈制度,就谈人心,我们知道几乎每个朝代灭亡的时候都是末世景象,两脚羊遍地是,而且一个朝代建立前死的人越多,某种程度上这个朝代越持久一些,说的能透彻一点就是,整个社会建筑被砸烂的越厉害,重建的时候越新。这就好像为啥建大楼都是拆迁?而不是再加几楼的道理。

砸的烂是啥意思?死的人多、惨,而且也意味着,那些一般灾年都死不了的人也死,最好是那些世家大族也你方唱罢我登场轮几波,互相屠一屠,这就好像是一种诅咒,下一朝的安定取决于上一朝的血腥味。

我们代入一下,这样对人心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这世间到底是善大于恶还是恶大于善?我觉得两者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正如一个人你说他是善是恶?我在这衡量善恶的标准就是是否会大程度损害别人,大多数人是善恶均衡,且偏善一点的,这也是这个社会能存续的基础,善总是微小且持久,恶总是爆发且短促,有人问那你不是说是均衡的吗?

有恶极大于善的时候吗?有!末世!末世就是人世间的恶的释放,就好像一个锅,里面的蒸汽憋不住了,在某一时候顶翻锅盖,把气撒出来,然后气少了,盖又扣上,就重新稳定,然后不断憋,期间有不断的小撒气,但是别担心,早晚会再次顶起来的!

一个末世把人的恶给释放的彻底,这时候幸存下来的人发现,那样子的恶受不了了,因为平时活的像狗一样的人,成了两脚羊,平时能吃细粮的人连饭也吃不起,大家都明白了,自己平时做的恶,那些自己觉得没啥事的恶,最终吞噬了自己。

正如玄宗流落街头,误被人认为是偷猪的暴打,失去了“势”,失去了嘴上所说的来自于神,实际上来自于下级的权力,你也就是一团骨肉,不能再普通,这时候大家都痛定思痛,心中的恶都收敛了,善大于恶,社会就稳定了,就能发展了,这时候有人想做恶,大家都会拦着,那些恶也被社会本身消化,社会本身也愿意消化,稳定就能持续。

事实上治理国家本来就是一口食喂十个孩子的差事,也可以说是一个锤子打十个地鼠的游戏,出来一个打一个能压住,都出来了,任你天大本事也压不住。

要不两千多年了,也没出来个不垮的高楼社会稳定发展,慢慢的离末世的日子远了,经历过那些的爷爷辈和父辈也没有了。

而这个时候,就好像扫干净的屋子不断积灰一样,你左邻的儿子花钱去做官也没啥报应,你右舍的舅舅杀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