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船上的日常(2 / 4)

,可能你才发现原来你的上司和部下都是一群人渣……到了这个时候,能够突破历史局限,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出“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顺应历史潮流的成绩,那就已经非常烧脑了。而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依然有很多人做到,只不过大部分人读到的时候,都以为只是稀松平常罢了。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很多真正花费了大量心机的权谋反转,可能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反而以为平平无奇。

比如说最经典的案例,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楚庄王即位之初,拒谏饰非,一副昏君的样子。“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而且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伍举进谏,说要猜谜语“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听懂了,然后楚庄王在随后几个月变得似乎更加昏庸无能荒淫无耻。大夫苏从又来进谏。楚庄王立即振作起来,任用伍举、苏从执政,驱逐了奸臣几百人,起用了忠臣几百人,当年就将楚国带了起来,攻灭敌国。

这个转变过程,只看历史,似乎是“平平无奇”,不过就是欲扬先抑。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注意到一组关键细节“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和驱逐奸臣数百人。

楚庄王斥退了几百奸臣,起用了几百忠臣,这意味着,在这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都处于奸臣的包围之下,这可以说是一个国王最悲哀的恶劣局势

最坑的时候,可能自己所处的政治集团本身就是有严重问题的反面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等到你走到关键节点,需要调用力量完成历史任务的时候,可能你才发现原来你的上司和部下都是一群人渣。

而就是这样的局势,楚庄王居然一副轻轻松松的样子就杀出来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多大点事儿,不就是身边的人都是奸臣嘛。

乍看上去,楚庄王做得非常轻松,猜个谜语就搞定了。仔细想想,这才叫举重若轻啊。楚庄王即位时还不到二十岁,他是怎么决策的?这三年他一副昏庸无能的样子,暗地里到底干了多少事情?

这放在今天,就是萌新总裁继承家业,发现自家的家业早已被人鸠占鹊巢,集团里面,从副总裁到清洁工都在每天将公司利益盗窃到家里,可以说每天打眼看去就是奸臣。

你可能一次性把这些混蛋都辞退吗,不可能啊,换上来的人,不可能将这些事情接手。

那么,能做的事情,就非常艰难。

一边你要表面上和这些奸臣打成一片,纸醉金迷,每日流连于会所舞厅,一方面,暗中搜集证据,将这些人盗窃公司财产的事情都掌握好,同时,还要寻访摸底,公司里有多少真正做事,还清廉的人物,甚至对于一些人,风评不好,是不是因为坚持道理,而被其他贪污犯攻击啊。

等到该动手的时候,自然就是一瞬间完成替换,公司没有发生大的波折,不会出现被开除的经理人带着客户逃跑的情况。

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楚庄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概括来说就是“君道要在择人,今皆不如我,是亡国之兆也。”

魏武侯觉得自己比大臣都厉害,得意洋洋,甚至站在院子里嚷嚷,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楚庄王发现自己比大臣都厉害,觉得自己可能要亡国了。

这两个人一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古人说,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下。楚庄王可谓生而知之者,魏武侯可谓学而知之者。更坑的是,魏武侯还是个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

具体到了开办公司,或者在政治上寻求成长,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