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皮洛士的胜利(1 / 4)

历史上有很多次,类似于这种胜利,也就是皮洛士式的胜利。

对,明明打赢了,但失去了更多。

原因当然很复杂的。

所以,王剑也是知道,这也是世界各地政府不太愿意与秘境进行战争的原因。

原因很简单。

投入大量资源,强行打开传送门,对面的军队哪怕再弱,也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

而打下来以后呢。

驻军,移民开发经济,很简单。

但是那传送门不可能天天开着吧。

因此必须分权委任,偶尔定期开门。

这就给了野心家可乘之机啊。

王剑知道,就是有个外国国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秘境,结果最后新移民过去的野心家,刚好因为被清理,居然直接在秘境自立。

“皮洛士式的胜利”,用于描述那些,用巨大代价,甚至是战损比的严重亏损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却在战役和战略层面得不偿失的情况。

人数和战略谁重要?答曰,人数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数是战略的基础。合格的战略应根据敌我双方部队实力而制定。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人数是米,那么战略就是锅;大米可以生吃,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故曰,人数是最重要的。但必须指出的是,若因重视人数而轻视、忽视甚至蔑视战略,是彻头彻尾的无知,是鼠目寸光的表现,中外古谚如“草木皆兵“、“皮洛士式胜利”俯拾即是。

还是那句话,得不偿失。

秘境没有华国志在必得或者没有的东西,无非是奇异的天气下,容易生长各种作物,旅游业也许也很发达,但也仅限于此了。

秘境的问题就在于此。

一块土地,如果距离远,那么还可以克服。

但如果维持你的本土和这块土地之间的门,需要投入太大的资源维持。

为了打仗,短期内可以,但长期……

民众可以为了报仇雪恨或者开疆扩土而忍耐一时,但不可能为了这样的维持而长期让自己节衣缩食,哪怕自己不怕,还有孩子呢。

这也是为什么,华国对于秘境一直怀柔的原因了。

城墙已经占据,这城墙实际上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

在久远的时代,城墙的高大确实可以保护城市,毕竟哪怕是法师,不到大宗师,对于厚达几米的城墙,也是挠头,虽然大宗师咬咬牙确实可以拆墙,但是哪个指挥官会允许大宗师这样决定性的战略力量用在毫无价值的目标上?

在度过最初的混乱后,他们终于明白应该如何行动。

分批开始让人登上城墙,人逐渐分流。

那个娇小小姑娘却是走在最后面,再次施展那土系法术,将背后的土路隔绝,而等了一会,却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跳下城墙,准备开始再开启一条下城的路。

这当然很花时间,也让众人更加沉默。

而在对面,似乎有什么动静了。

对,动静。

图穷匕见吗,有意思。

下城的土路还是慢慢升起,而几乎所有人也注意到,就在眼前,确实有什么存在。

龙亦菲走在最前面,似乎随时准备出手。

王剑忽然说道“你不能动,你是大家最后的希望,不能浪费你的实力,嗯,让我们来吧。”

王剑看了看这些之前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可以在秘境开创一番事业的公子哥,呵呵,该你们了。

中国历代成大事者,往往都有一股子草莽气息在,就算没有,也要装出一副草莽气息来。这背后,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草莽气息,意味着一种威慑力。这是一种介于动物和神之间的力量,它既有动物的勇猛、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