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阿济格出战(2 / 3)

基于这样的考虑,阿济格率主力在鸦鹘关以逸待劳,杜度则率一部人马前去对付毛承禄所部的袭扰。

而毛文龙率领大军却是十分稳健,每占一堡,都仔细认真地构筑阵地,作为中继基地或稳固据点,然后再向前推进。

特别是一堵墙堡和松树口,布置防御更是周密细致,牢牢地控制住两堡之间的太子河一段。

与辽南的明军几乎是一样的谨慎,毛文龙所部在太子河南岸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方才架设浮桥,渡河立寨扎营。

阿济格派出的侦骑哨探不断传回消息,对于明军如此小心翼翼的行动,阿济格觉得无机可趁。

同时,阿济格也感到了压力愈发地沉重。如果明军就这么步步为营地前进,如之奈何?

而且,正白旗的一些人本来就不太服他,把他的待机而动当成了胆小怯懦。尽管不敢明说,但一些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了阿济格的耳中。

什么四贝勒若在,岂能如此胆怯,缩在鸦鹘关?四贝勒早就领军出战,干净利索地把明军打败了……

阿济格接掌正白旗,也是带了些亲信过来的。对于正白旗中哪些人不服,这么长时间也多少知道了不少。

可这种背后的议论,阿济格也没太好的办法处置。毕竟他在正白旗的威信,还没树立起来。

幸好,在这郁闷的时候,明军终于露出了破绽,让阿济格看到了获胜建功的机会。

一部明军两千余人,由松树口出发,作为先锋,向苇子谷推进。据侦骑报告,其后还有两千多人的部队作接应,但两军相距有三四里地。

冒进之敌,就是两股明军合为一处,阿济格认为也能战而胜之。

至于明军为何露出这样的破绽,阿济格觉得是一路推进太过顺当,没遭到有力的阻击。

所以,明军以为他们是要凭借鸦鹘关之险,以逸待劳,在关下决战。

而韦子谷则是鸦鹘关前的最后一个堡寨,明军以两千之众先行占领,既有继续前进攻击的据点,又有试探后金军的意思。

不管怎样,既然有了机会,阿济格决定出击作战,重创甚至是歼灭这股前出的明军。

阿济格虽然知道两红旗在辽南遭到挫败的事情,却并不十分了解当时的作战经过。

他心里还有点鄙视代善,围攻千余明军都不能取胜,反倒被打了个内外夹击,实在是有些无能。

现在的情况倒是有些相似,阿济格当然不会认为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留下两千人守鸦鹘关,阿济格亲率七千骑兵前往苇子谷,一场大战就此爆发。

其实,苇子谷并不是一个山谷,而是辽东长城沿线的一个堡寨。建奴叛明,辽东沦陷,苇子谷也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这么多年以来,苇子谷堡寨已经是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既然无法起到堡垒的作用,建奴也不太担心被明军占领。

而明军一路上所占领的堡寨也都是一样,不是年久残破,就是被建奴拆毁,不能成为明军马上就能固守的据点和工事。

但辽东长城沿线的堡寨的修筑是有原因,也是经过考察的,距离、地势、扼守大路等等,肯定有利的方面居多。

所以,不管是否残破,明军以这些堡寨为据点,并重新修筑防御工事加以固守,都是比较省时省力的。

两千余明军先于建奴赶到了苇子谷,以残破的堡寨为根据,立刻开始挖掘构筑工事。

阿济格率军赶到时,明军刚刚挖了一道环形壕沟,不宽也不深。

看着这简陋的工事,阿济格略有些得意。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等明军工事修完,可就不是那么好攻的了。

“卓纳、达穆布——”阿济格的目光扫过面前的将领,沉声下令,“你们二人率三千人马,前去阻截明军。”

佐领卓纳和备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