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和胡宗宪边聊边吃,用过早膳后,联袂至龙亭外立于赵文华之后,恭候天使大驾。
在等候的过程中,俞大猷特意过来拜见朱平安,朱平安带着俞大猷到一边,关心的问了浙军水师招募和操练情况。
“有了部堂大人的粮饷和纹银,从渔民中精挑细选了三千精壮良家子,严加操练,上个月大人拨付的十二艘大型福船还有三十艘中小型福船,也都到位了,现在已经上船操练一个月了,再操练一个月,末将就可以拉着他们在近海拿水寇和小规模倭船练手了,再过半年,末将有信心雄踞大海之上,成为浙江的一道铁闸,将来犯的倭寇战船全都敲碎沉到大海里。”
俞大猷如实禀告,信心十足的表态,整个人就像是一头踞于巨石之上的猛虎一样。
“水师当前有什么困难,看看我能不能解决。”朱平安对于俞大猷的水师寄予厚望,要想彻底平息倭寇,没有一支能打的水师是不行的。
“要说困难,就是船载火炮不足,海战与陆战不同,船上载的炮越多越好,口径越大越好!尤其是我们新成立的水师,更是需要火炮建立海战才优势。”
俞大猷知道朱平安性格,也就把浙军水师缺少火炮的困难向朱平安道了出来。
“我以为海战和陆战有共同之处,火器小用则小胜,大用则大战,全用则战无不胜。”
朱平安微微笑了笑,对于火器他可是再有发言权不过了,未来是火器的天下。
“是末将差了,部堂大人对火器重视和应用,远超当世,末将有些班门弄斧了。”
俞大猷摸了摸脑袋,差点忘了巡抚大人的浙军可是全军火器化,对火器的重视远比当世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要高的多得多,自己刚才那话确实差了。
自己说海战跟陆战不同,是拿其他军队来比的,其他军队陆战仪仗的都是冷兵器,军中火器比例只有一两成而已,可是海战就不同了,海战需要火器,火炮和火铳多多益善。
“不不,其实你说的也没错,当前的陆战所用火器尤其是火炮太少了,但是将来定是火器的天下。当然,火器在装填、射速、射程还有精度等都有待提升。”
朱平安说起火器来,侃侃而谈。
俞大猷对于火器也颇有心得,两个人一时间在火器话题聊的风生水起。
当然,朱平安不会忘了正事,对俞大猷说道,“我给你出个手令,你派个懂火炮的人去绍兴大营找装备营对接,让他们针对海战紧急赶制定一百门不同型号火炮补充给水师,火铳也给你们调拨八百支,火药和弹丸也优先给你们补充一批。当前,装备营生产火器跟不上使用,等到产能提升,再给你们多备一些火炮和火铳。”
“多谢部堂。”俞大猷眼角都激动的有些湿润了,朱部堂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超出了他的想象,要钱给钱,要船给船,要火炮给火炮......
我俞大猷颠簸半生,数次投效明公,金门投效被剥夺武职,投效兵部尚书毛伯温,投效宣大总督翟鹏,都未能得到器重,颠簸半生,屡被打压,未逢明公。
终于,年金五十,我俞大猷终于得逢明公了。
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是如此吧。
俞大猷激动的捶着胸膛,向朱平安立下军令状,“请部堂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为部堂大人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水师。若做不到,请斩某头。”
“我相信俞将军,我对俞将军的头没有兴趣,但是对倭寇的头充满了兴趣。”
朱平安笑着摇头。
“我一定为部堂大人斩尽倭头!任何时候,但请部堂大人差遣,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俞大猷捶着胸膛表态。
在朱平安和俞大猷在一边谈事的时候,胡宗宪不时的往这边留意几眼。
俞大猷专门过来拜见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