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正,岑彭单骑至护城河边,仰望城楼,拱手高呼:
“朱兄,岑彭在此!”
朱鲔扶堞俯视,旧友重逢,却隔生死,一时百感交集。
“君然(岑彭字),刘秀真肯招降?”
岑彭大笑:“我亲来,便是诚意!”
朱鲔深吸,提出条件:
“若真有诚意,请君顺绳登城,与我面谈。
绳断,我疑;绳在,我信!”
城上守卒已抛下一根麻绳,仅有三指粗,下端系在水面木桩,随风晃荡,像一条随时会断的命。
对岸汉军皆变色:这绳子爬城,无异于登天。
岑彭却捋袖:“绳在,我在!”
岑彭把长袍前摆咬在嘴里,赤手抓绳,脚蹬城砖缝,猿猴般上攀。
为省体力,他每爬一丈,喊一句旧日同僚暗号:
“洛阳酒,价几何?”
城上守卒忍不住回:“三百钱,醉如泥!”
一来一往,紧张化诙谐,绳子倒似加了节奏。
爬到中段,河风骤起,麻绳拧转,岑彭被甩得如风筝。
冯异手心全汗,邓晨却摇扇念咒:“风高绳稳,旧情最稳。”
果然,风停,岑彭借势翻上堞墙,一屁股坐地上,喘笑:
“朱兄,绳未断,诚意到!”
城头掌声雷动,守卒齐呼:“好胆!”
这一幕,后世称“绳上岑彭”,与“完璧归赵”并列,成为东汉谈判史最硬名场面。
朱鲔双手扶起岑彭,四目相对,旧日兄弟情涌上心头。
“君然,保我母子、部卒否?”
“保!我以身家性命押票!”
朱鲔长叹,解下佩剑,双手捧与岑彭:
“剑先交,头后点。”
他转身吩咐:“取白衣!”
顷刻,他换去铁甲,披素白麻衣,发束白巾,腰系麻绳,赤足出城。
身后士卒千人,皆去号衣,改白巾,列队随行,像一条白练,自吊桥垂下。
吊桥外,冯异早已下马,卸甲,只穿青衫。
见朱鲔来,他单膝跪地,双手奉酒:
“将军受苦!”
朱鲔双手扶起,两人对视,同时一拜到地。
冯异:“往日敌对,今日兄弟!”
朱鲔:“今日降将,他日同朝!”
二人接酒,一饮而尽,碗底朝天,同时摔碎——
瓷片四散,像给旧怨画句号。
汉军鼓声大作,却按邓晨事先吩咐——只敲三下,表示“礼成”,不示威。
白旗猎猎,白衫飘飘,洛阳外城像下了一场六月雪,雪里却带着暖意。
朱鲔自袖中捧出一物,锦袱包裹,层层打开——
更始帝玉玺。
方圆四寸,螭龙纽,一角黄金补,阳光下金白玉交辉,像一道结痂的伤疤。
“此玺随我七年,今日归汉。”
冯异双膝跪接,高举过头,众军齐呼:“万岁!”
声浪滚过护城河,震得水面金鳞碎散。
邓晨远远望见,轻声叹:
“一道疤,补住了旧朝,
也揭开了新朝。”
岑彭登绳之事,当日便由百姓口口相传:
“一根绳,攀来个将军,也攀来条活路!”
有人建议把绳子供起来,取名“诚意索”。
冯异笑允,命人将绳子剪成数段:
- 一段送朱鲔,系在母亲拐杖上,寓意“母子情牵”;
- 一段送岑彭,做剑穗,寓意“绳上之胆”;
- 一段留给自己,做马缰,寓意“收缰旧朝”。
日近正午,白衣降军与青衫汉军并肩入外城。
百姓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