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木制,虽然也能用砖石建楼,但更多是用于建塔,高大建筑都是夯土包砖,绝对不会劳师费力开采石料,那东西搬运也麻烦。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
魏广德听到译员翻译的名字皱皱眉,没听过。
当然,其实这也才正常。
如果直接上来就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魏广德十有八九会认为对方就是骗子。
哪那么巧,使团出使欧洲就带回着名的工匠或者是他们的弟子。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这个叫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确实是这个时代意大利着名的建筑大师。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早年当过石工,1540年起从事设计,曾对古罗马建筑遗迹进行测绘和研究,着有《建筑四书》。
其设计作品以邸宅和别墅为主,最着名的为位于维琴察的圆厅别墅,平面完全对称,四面各有六柱的柱廓,中央圆厅有穹窿顶。
此外还有威尼斯的圣马焦雷教堂、维琴察奥林匹克剧院等。
奥林匹克剧院也是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最后的作品,剧院于1580年开始施工,直到帕拉蒂奥过世才完成建设,这也是第一座永久性的现代室内剧场,至今仍完好无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其建筑设计和着作的影响在18世纪时达到顶峰,所谓“帕拉弟奥主义”当时传遍世界各地。
而作为他的弟子和徒孙,马里奥和盘帕萨特纳尼显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毕竟,按照图纸建房子,许多建筑师都能做,甚至是工匠,只要能看懂图纸就能建好。
可是如果设计建筑,那就完全不同,需要天赋和灵感,就不是勤奋就能补拙的。
或许,这也是他们愿意飘洋过海来到东方的原因,希望在这里获得一些灵感。
好吧,在没有天赋的前提下,就希望能激发出一些灵感来。
当然,到京城已经几天了,其实一路上他们都在观察各地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穿过马六甲海峡后,按照船员告诉他们的,这里也就是大明海。
旧港建筑,和他们之前看到的波斯那边相仿,也是石头房子为主,可是到了玳瑁城看到的就是木结构房屋。
之后的松江府、天津城,城墙高大,但城内建筑在他们看来就显得有些低矮。
大明的木楼,一般不会超过三层,多是两层为主。
虽然在欧洲,大抵情况也差不多,但三层的建筑还是比较多的,不像大明凤毛麟角。
这让他们发现了机会。
是的,虽然不能设计出惊艳世人的作品,但建造普通的,没有多少特色的多层建筑还是没有问题的。
特别是马里奥看过许多老师涉及的房子,捡出一些稍微修改下就可以用到这里。
不要觉得是不是侵犯老师的专利权,其实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建筑风格在二百年后还被大量建筑师仿照,这也是安德烈亚·帕拉第奥成名的重要原因。
数百年后还被无数建筑师推崇,自然名声越来越大。
“告诉我,你能建造多高的房子?多少层?”
魏广德看着马里奥,这个据说是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弟子,严肃的问道。
不需要看着译员,他已经在一旁熟练的用拉丁语和马里奥交流起来。
译员是早年南海水师招募的,精通葡萄牙语,虽然书写还有些困难,但听读问题不大。
而欧洲大部分国家语言都属于拉丁语,只是存在些许差异,所以精通葡萄牙语,改学拉丁语就很方便了。
而且,此时大部分欧洲贵族、工匠一般都熟悉拉丁语,如果使团按照欧洲诸国分别安排人熟悉他们的语言,就显的颇为麻烦。
于是,贵族使用的拉丁语就成为使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