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军火贸易(2 / 4)

夷商私下里倒卖给倭国大明的武器。

但是这类武器在倭国数量极少,就算有,大多也就只有两三件。

而且,这类火器目前倭国无法自造,只能寻求向夷商购买,价格也被抬得很高。

魏广德搜集这些情报,自然也是为两年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做一些准备,看看需要对明军哪些方面进行加强。

其实按照后世援朝战争的过程来看,此时被魏广德轻视的倭国铁炮,对明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是的,那时候明朝军队装备的火绳枪质量是不如倭国军队的铁炮,所以战后还仿造了倭国铁炮装备明军。

主要原因还是倭国的铁炮比明军鸟铳口径大一些,这样装药量也可以增加,有效射程和破甲威力都有一定提高。

只不过大明最后用绝对优势的火炮对阵火绳枪,结果自然也很清楚,倭国大败而归。

看完魏广德就放下文书,摩挲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视线重新落到文书中的一段上。

那是记录倭国大名不仅让领地里的匠人打造铁炮和大筒,还向外大量收购这些火器装备自己的军队。

而情报里对倭国各大名军队的评价很低,概因为大部分军队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缺乏训练。

虽然此时倭国已经从临时征召农民兵到职业化常备军转变,但他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火药的缺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倭国国内有充足的硫磺和木炭,可是严重缺乏硝石,这让倭国的火器部队每次交战最恼火的就是火药的消耗和补给。

一场大战打下来,往往火器只能坚持到一半就哑火。

当然,倭国大名也不傻,所以他们愿意高价收购硝石,于是夷商和“大明商人”每次往倭国贸易,都会带上一部分硝石,卖出一个好价钱。

魏广德也是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手下的商队这么需要硝石,原来运到倭国就能有数倍利润。

倭国火药紧张,自然火器部队即便是职业军人,训练也很缺乏,倒是和大明各地卫所一个德性,训练很少,差不多算以战代练。

当然,文书里只提到夷商贩卖硝石的事儿,并没有提到“大明商人”也参与其中贸易。

渐渐的,一个想法在魏广德脑海里形成,那就是让兵部收拢各部原本丢在仓库里吃灰的劣质火器,贩卖到倭国牟利的可能。

不过,这个念头出现也只有一刻,就被魏广德打消了念头。

倭国现在已经不是土包子,明军都看不上的火器,就算运到倭国,怕是也没有市场。

是的,倭国现在装备的铁炮,技术和质量上都甩了那些武器一大截,对方肯定是不会要这些武器的。

就算要贩运,也只能是明军现在生产的鸟铳才有市场。

资敌的事儿,魏广德当然不会干。

甚至就算是硝石,也想限制向倭国出售。

只不过这里面也很麻烦,他可以不想倭国出售硝石,可管不住那些夷商,他们还是会赚这个钱。

魏广德多少有些纠结,就算停售也不能阻止倭国获得硝石,那还有意义吗?

魏广德感觉脑子有些乱,不过他还意识到其他东西,那就是大阅对于大明的好处,怕远不止宣扬武力这一点。

想到明军水师里还有的老旧破船,或许也有机会再现价值一波。

魏广德忍不住拍拍额头,自嘲道:‘后世都知道,做军火贩子比什么都来钱快,自己居然现在才意识到这点。’

快速拿出便条,书写几个字后,对着值房外大喊道:“芦布,芦布,进来。”

随即,芦布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快步走到魏广德身前躬身侍立。

“马上安排人送到兵部谭大人手里,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