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艘战舰。
这些战舰在被击毁之前释放出大量战机、飞行器,冲向蓝星。
人类的东南西北四大天区舰队,摩拳擦掌。
当然战争的烈度不会太高。
其中绝大部分战机,动力不足,可能会与蓝星错失。
而等到距离蓝星不远,李前的精神力就可以直接进行干涉,使之偏航,出现故障。
因此真正需要人类舰队拼命的时候并不多。
李前等到冲击波远去,蘑菇云开始扩散,下沉,才来到了灰尘、尘土逐渐覆盖的城市上方。
开启通天祗,感应片刻,并没有危机感出现。
此时共享者舰队的主炮炮弹距离蓝星应该不远,即将到来。
而在这种恐怖炮弹袭击下,饶是对李前都有莫大威胁,故而可以在特定的地点感应到威胁。
早先他已经标记出三处荒野和大海冰面,都是炮弹落点。
人类正在撤离相关区域的人员和设备。
李前的身影,在一天之内,出现在全球各地,各大堡垒城市,交通枢纽,军事基地等,标记出7处可能的弹着点。
这7处地点,其中三处附近存在人类设施,分别是建在山脉之上的射电望远镜,两处军事观察哨。
接到警报后,其中人员迅速撤离。
等到炮弹落地,预计造成7-8级地震,对方圆100km内造成严重冲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此外计算炮弹轨道,太空中的各种设施也在纷纷改变轨道,避免被冲击。
人类的判断相当精准。
6天后,检测到第一枚高速炮弹。
随后的几天陆续检测到共计36枚炮弹。
其中29枚炮弹距离蓝星较远,错失目标,这毕竟是在极其遥远的距离上开炮,饶是打击目标是一颗星球,也容易脱靶。
相比之下至少7枚可以击中蓝星。
人类专家紧急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这些炮弹大概率都在李前探测到的地点落地,幸而人类早早撤离,且没有一颗炮弹距离堡垒城市较近。
又7天后,这些主炮炮弹逐一擦着蓝星的边远去。
有的在高轨道留下痕迹。
第一天只一颗炮弹落地,在大气层中点亮一颗明亮的小太阳,掀起恐怖风暴,最终落在了西非沿海岸附近,大地和冰川碎片飞上了天,造成7.4级左右大地震。
这对人类几乎没有影响。
第二天两枚炮弹落地,落点依然符合预期,一座山峰整体碎掉,但挡住了炮弹,碎块甚至冲到3万米高空,群山间的射电望远镜被打的稀碎,横向抛洒出去的碎石等,袭击了堡垒城市,但并无大碍。
一座城的民众,体感震动只有3-4级。
之后的几天时间,陆续又有炮弹落在蓝星上,造成巨大动静,旷野上出现陨石坑,冲击波席卷几十公里。
李前只出手一次,微调其中一颗炮弹落地,使其远离太平洋,落在南极大陆上。
太平洋的冰川如果被打破,造成的影响范围,肯定比落在陆地上的影响更大。
人类在大洋冰川上,还有不少的科考站。
当最后一枚炮弹划过蓝星高层大气,留下并不算太明显的明亮直线后,第一波主炮轰炸结束。
先锋舰队全程目睹,自然十分惋惜,并没有摧毁重要目标。
而蓝星上全人类每座城市都在庆祝,早先仿佛阎王点卯,此时劫后余生。
但真正该忧虑的,是之后的第二轮,乃至更多轮的打击。
其主力舰队距离蓝星越近,打的肯定越准,堡垒城市这种,基本防不住这样的打击,且不能移动,还都是半埋地下的结构,一旦遭遇灌顶打击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