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九江会师(3 / 4)

复山河 新海月1 4793 字 3个月前

持续的恶性循环,等到徐文岳抵达成都之后,蜀中局势已经走向了糜烂。

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叛军就快要杀到成都府。

想想他就觉得郁闷,貌似从担任辅政大臣开始,他的仕途就变得坎坷了起来。

先是五省总督,接着变成了湖广总督,再然后变成四川总督。

品级没有变化,主要任务也没有变化,手中的实权,却是越来越小。

权力缩水也就罢了,偏偏局势还越来越危险。

最初的时候,朝廷财政还过得去,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前期的平叛大战中,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如果不是猪队友拖累,镇压白莲教叛乱的任务,在第一个任期就完成了。

后续丁忧夺情之后,就开始了收拾烂摊子的生涯。

当时的局势虽然危险,可他还是坚持住了,等来了官军的大反攻。

眼看就要收复湖广全境,北虏入寇北方,皇帝下旨召天下兵马勤王。

好转的局势,再次走向崩溃。

苦苦坚守到勤王大战结束,朝廷终于有能力收拾南边的局势,他又被一道圣旨给扔到了蜀地。

看着湖广那边大反攻,他只有眼馋的份儿。

蜀中地方势力抱团严重,他这个总督的权威,遭到了严重挑战。

换个时间点,他绝对会让这些地方官知道,什么是阁臣的权威。

现在不行,叛军马上兵临城下,不适合进行内斗。

“阁老,蜀中最精锐的部队,在前面的大战中损失殆尽。

现在要抗击叛军,怕是少不了借助云贵的兵马。

不过他们的胃口太大,一时半会儿巡抚衙门,拿不出那么多钱粮。”

路俊良一脸苦涩的说道。

早知道局势恶化的这么快,前面平叛的时候,就不该节省那点儿钱粮。

巡抚衙门虽然不富裕,可咬牙凑一凑,还是能够满足军需的。

钱粮划拨不到位,原本占据上风的官军,饿起了肚皮。

几度催粮未果,前线的士卒发生了哗变,加入到了造反队伍中。

为了避免朝廷追责,逼反官军的事情事情,被一众官员合力遮掩了下来。

不过战报可以糊弄,战线却骗不了人。

叛军一路高歌猛进,眼瞅着成都府都快要不保,这一刻他们都慌了。

以他们在蜀地干的破事,脖子上的人头,就是安抚民心的利器。

一旦落入叛军之手,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不会有。

“蜀中的兵马呢?

本督可是记得,蜀中足有两镇精兵。

就算吃了败仗,也不能全军覆没吧?”

徐文岳当即质问道。

大虞朝的官军,核心骨干是武将们的家丁。

即便是损兵折将,只要家丁队伍在,就能以此为骨干,迅速拉起一支部队。

训练三五个月,再带着他们打上几仗,一支军队就训练成功了。

“阁老,您有所不知。

前面的大战中,诸位将军亲自带着亲兵冲杀,先后折损了数名悍将。

现在这些将领,很多都是新提拔起来的,所以……”

布政使李永良开口解释道。

武将可以提拔,但不是所有武将,麾下都有一支能打的家丁。

除了勋贵和将门世家外,其余武将受限于自身财力,蓄养的家丁数量非常有限。

缺乏骨干力量,即便是提拔到了高位上,也没办法迅速拉起一支部队来。

即便是镇远侯、成国公这样的军方大佬,在组建军队的时候,一样从李牧那边大挖墙角。

不是他们手中无人可用,主要是基层骨干力量不够。

必须要有足够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