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曹晗(1 / 2)

“原来如此,我就说刚才殿下怎么那么肯定。”林瑾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了然的神情来,不过紧接着他便又是有些疑惑,“不过最近我没听到有什么值得暗羽卫出手的大案,你们两个有听到吗?”

“没有。”三皇子闻言摇了摇头,“最近我还真的没有听到暗羽卫那什么大事。”

“所以他们到底来干什么。”这一下林瑾玉的心中越发好奇了几分,就暗羽卫这个架势一点也不像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谁知道呢。”太子将手中的茶杯放了下来,“若是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想来沈大人很快便会上报,到时候咱们就知道了。”

“皇兄说的有道理。”三皇子对太子的这句话也表示了赞同,不过此时的三皇子却是有了一个想法,“话说暗羽卫来这里会不会和之前瑾玉说的那件事有关系?”

太子和林瑾玉在听到这话后交换了一个眼神,太子想的是三皇子说的这件事有没有可能,而林瑾玉却是想到了自己回城那天遇到的暗羽九,当时暗羽九可是专门叮嘱他不要掺和进查案的事情。

“瑾玉?”注意到林瑾玉在思考着些什么后太子有些疑惑的开口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三殿下的想法可能是对的。”林瑾玉在这个时候也是并没有多隐瞒什么,“我之前见过一面暗羽卫的人,当时暗羽卫的人警告——”

可能是觉得自己用的词有些不准确,此时的林瑾玉停了下来开始斟酌到底用哪个词才合适。

“警告什么?”见林瑾玉停了下来太子在这个时候追问道,“可是与今天的事情有关?”

“不是警告是提醒。”林瑾玉在这个时候才接着说道,“他提醒我在不要追查已经发现的那些事情,说是就算查出了真相也没有用。”

“还有这事?”太子在这个时候也是陷入了思索,“不过他这句就算查出了真相也没什么用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呢。”林瑾玉对此倒是显得有些无所谓,反正他现在更想知道的是银子的去向,至于造假的古董和赌坊的事情对林瑾玉并不重要,要不是暗羽九专程来提醒他,只怕他都不会将这些事放在心上。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92]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 [92-93])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1],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2]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3-5]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6-7]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6] [8]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9-10]

科举制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87],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93]但在宋代以后,科举的消极性也愈发凸显。 [11]此外,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深受科举制影响。

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