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胡亥的作妖(2 / 5)

!”伙计们也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大秦的局势愈发混乱,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似乎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胡亥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治国之道”中,浑然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的乱象如同瘟疫般蔓延。边疆的守军因府兵制废除,兵力调配混乱,士气低落。一些原本臣服于大秦的外族部落,见大秦内部纷争不断,开始蠢蠢欲动,在边境烧杀抢掠。

在咸阳城内,物价飞涨,粮食短缺。百姓们怨声载道,街头巷尾弥漫着绝望的气息。曾经繁华的集市如今门可罗雀,只有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在角落里苦苦挣扎。

而那几位被胡亥下令杖责的大臣,虽遭重创,却并未放弃。他们秘密联络朝中尚有正义感与远见卓识的官员,试图寻找转机。李肃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却仍强撑着精神,对前来探望的同僚说:“大秦不能亡,吾等定要想办法唤醒陛下,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年轻书生们则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书写谏言书,希望能将民间的呼声传达给胡亥。为首的书生带领着一群热血青年,不顾危险,欲往皇宫进发。他们手捧谏言书,神色坚定,高呼:“救大秦,安黎庶!”

在这关键时刻,一位隐居多年、深谋远虑的老谋士出山。他与朝中的忠义之士会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一方面,选派能言善辩且忠诚可靠之人再次进宫劝谏胡亥,务必以利害关系说动他;另一方面,组织民间力量,筹备物资以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与内部动荡,同时联络各地旧部,稳定军心。

进宫劝谏的官员深知此次任务九死一生,但为了大秦的未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征程。他们在皇宫大殿外等候召见时,能听到胡亥在殿内的狂笑声,那笑声让人心惊胆寒。当他们踏入大殿,胡亥满脸不屑:“尔等又来烦朕,莫不是嫌上次打得不够?”

一位名叫王启的官员挺身而出,拜倒说道:“陛下,如今边疆战火纷飞,百姓困苦不堪,大秦根基动摇。若陛下再不悔悟,恐祖宗基业毁于一旦。科举可纳贤才治理内政,府兵制可保边疆稳固,贸易能让大秦富国强兵。陛下圣明,定能洞察其中利害。”他言辞流畅,态度诚恳,眼神中满是期待。

胡亥沉默片刻,似乎有所动摇,但随即又被心中的偏执占据:“朕不信,没有这些,大秦就无法存续?朕要让你们看看,朕的决策才是正确的!”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一众官员在殿内黯然神伤。

然而,民间的力量却在不断汇聚。各地的乡绅富户纷纷响应号召,拿出家中的粮食与钱财,支援边疆守军与受灾百姓。年轻书生们奔走相告,宣传大秦的危机,呼吁民众团结起来。

匈奴王庭之中,气氛凝重而又压抑。大帐内,牛油灯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阴晴不定的脸庞。冒顿单于端坐在虎皮王座之上,他身形魁梧,肌肉贲张,犹如一座巍峨的小山。满脸的络腮胡须如同钢针般根根直立,一双豹眼在火光下闪烁着凶狠与狡黠的光芒。

侍从匆匆入内,单膝跪地,将大秦的变故详尽禀报,不敢有丝毫遗漏。冒顿单于听闻,猛地拍案而起,那力道之大,震得案几上的酒盏都跳了起来。他怒声吼道:“胡亥那个小王八蛋,侥幸登上皇帝宝座,便如此肆意妄为,全然不顾大秦之根基。往昔那如日中天、威震四方的大秦,如今竟被他折腾得大伤元气。此等天赐良机,分明是我大匈奴崛起之时!”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大帐内嗡嗡作响,震得众人耳鼓生疼。

说罢,冒顿单于霍然起身,虎目横扫全场,高声喝道:“来人,升帐议事!”其气势犹如汹涌的潮水,瞬间席卷整个王庭。

待众将领齐聚大帐,冒顿单于阔步走到帐中地图前,大手一挥,指向东胡与月氏的方位,沉声道:“诸位,东胡和月氏乃大秦之联盟。若我匈奴欲彻底击垮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