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骑鹤上扬州(3 / 4)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275 字 2024-06-05

知道自己真的已经离死不远了,拼命解释说:

“是一个叫郑之彦的扬州大盐商,特意到苏州城来领走状元花魁,据说是为了送给即将到任的盐官! 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在商言商的答应了。

现在那郑盐商已经带着白姬,离开苏州了。”

申二爷甩开徐元景,喝道:“你别跟我说,你去跟林泰来说!”

徐总管跪在了地上,抱着申二爷大腿说:

“前天我真的想不到,二爷今天会做主,让我把白姬送给林泰来! 眼看着新一届花魁选举要开始,再不把现任花魁白姬出手换银子,就要血本无归了。

所以看到扬州盐商出价一千两,便财迷心窍就答应了。”

申二爷有点烦躁,口不择言的说:“什么扬州盐商,吃饱撑着跑到苏州城来为花魁赎身,那扬州不是特产瘦马吗!”

徐总管解释说:“扬州人也是最倾慕我们苏州风物的,要的就是苏州花魁这个名头啊。”

在后世人的笼统观念里,似乎扬州和苏州是古代江南地区的时尚双子星,其实在某些阶段并不完全是。

扬州虽然因为交通条件和盐业兴盛,到了明代中后期已经开始恢复繁荣,也是经济发达的大城,但还是无法跟苏州比。

至少在明代,苏州是江南文化潮流的中心,也是时尚的发源地。

而扬州则一直在努力的学苏州,而且学的还很像。

比如大力发展书法绘画,比如喜欢修园林造景点,比如以苏州传来的服饰和生活方式为时髦,称之为“苏样”。

扬州城真正的巅峰时期是清代中期,很多传到后世的人文印记其实大部分都是清代留下的,明代还没那么强。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清代扬州考中进士四百零五人,而明代扬州进士则只有二百四十五人,从这个数量差距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所以明代的扬州盐商为了虚荣,跑到时尚发源地苏州买个花魁并不算奇怪。

更别说是拿来给即将到任的盐官送礼了,苏州花魁和特产瘦马,绝对是前者更有排面。

申二爷一脚踢开了徐元景,训斥道:“你就是心存侥幸,只想着算小账回本,觉得把人卖了就万事大吉! 但你就没想过,全苏州城人都知道林泰来对白状元念念不忘,但你把白状元卖给了外地人,那林泰来的面子往哪里放? 你现在就滚,我也管不了你了!”

随即申用嘉就迅速派人,去向林泰来通报情况。

收到消息时,林泰来正在向名义上的业师张幼于辞别。

然后林泰来不动声色的对张幼于问道:“老师你有没有兴趣,取代王稚登成为苏州城第一名士?”

张幼于立刻回应说:“我本来就是苏州城第一名士,你心里难道一直以为王稚登是第一?真乃逆徒也!”

林泰来直接无视了张幼于的废话,径自说:

“很好,校书公所这份产业就交给老师你了,以后老师你就是校书公所总管了,我相信老师一定能胜任。”

张幼于顿时老眼放光,搓着手说:“可以监守自盗么?”

“你随便!”林大官人很无所谓的说,又赶紧补充了一句:“不许动孙怜怜!”

本来就没把这个公所放在心上,随便张幼于怎么折腾。

至于什么徐元景,还想拿回校书公所?去死吧!

只是林大官人临行在即,已经没时间直接收拾他了。

又过一日,林泰来带着包括张家兄弟在内的六个随从,二千两白银,乘坐一艘大座船出发了。

路过浒墅关时,顺便登岸拜访了一下王税使。

主要是把木渎港分关的事情交待一下,去年开关半年,经过林大官人的亲自坐镇,税银总数高达三千两。

在王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