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0211【返回汉中】(2 / 3)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3280 字 3个月前

滥,马车已逐渐取代驴车。

朱铭新买的几匹劣马,全部用来驮运石墨。

他怕汉中和金州买不到这种耐热材料,干脆就在东京采购。

石墨这玩意儿,古代又称石黛、画眉石,用来制作妇人所用的眉笔。

朋友相送,启程西行。

再次路过关中地区,朱铭发现这里情况更惨。朝廷持续对西夏作战,严重影响陕西民生,特别是到了秦凤路,那里情况更加明显。

当他们进入褒斜道时,已经是农历十月。

按照往年的情况,早就该下雪了,可今年却迟迟不动。

张镗说道:“明年可能有旱蝗之灾。”

“你还懂得预测气候?”朱铭笑道。

张镗回答:“俺读过兵书兵书说,为将帅者,当晓天文地理。今冬不降雪,来年多半有大旱。”

“但愿别再大旱了。”朱铭叹息。

这十多年来,山陕地区多有干旱,虽然不像明末那样严重,但也造成大面积歉收。黄河上游连年少雨,下游部分河段甚至清澈起来,各地都有“黄河清”的祥瑞报告。

行至虢川镇,听闻朱铭路过,守将贾中孚、税吏曹述连忙迎接。

“贾中孚(曹述)拜见小官人!”两人纳头便拜。

朱铭笑道:“怎叫我小官人?”

曹述说:“令尊是大官人,郎君便是小官人。”

朱铭问道:“你们认识我爹?”

贾中孚说:“俺们曾被阉人勒索,朱大官人非但把阉人绑了,还将其勒索的钱财悉数归还。俺见过无数当官的,却没见过朱大官人那等清官。官家重用朱大官人,天下百姓就有福了。”

“哈哈哈,你倒是会说话。”朱铭大笑。

贾中孚说:“在下所言,句句真心。”

朱铭勉励道:“好生看守关城,莫要放歹人过去。”

贾中孚说:“在下一定尽心。”

朱铭说道:“既然来了,便留下吃饭吧。”

贾中孚和曹述大喜,他们知道朱家父子圣眷正隆,说不定巴结好了还可以升官。这破地方,位于群山深谷当中,虽然能捞点油水,但实在是太偏僻了。

吃喝之间,朱铭对他们和颜悦色,不时说几句嘉勉之语。

也并非想要招揽,而是为今后夺关铺路。

到时候派些人来,直接诱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夺下关城,牢牢占据褒斜道的出口。

继续沿着褒斜道赶路,转眼进入农历十一月。

天空只飘了两天雨夹雪,今年似乎真不下雪了,气候显得颇为异常。

明年,不但山陕大旱,西夏同样大旱,搞得交战双方都缺粮。大宋境内河北、山东、河南干旱好几个月,到了夏天突然又持续暴雨,黄河泛滥淹死上百万人!

就连东京城都岌岌可危,稍不注意就要被淹进城里。

赶在腊月之前,朱铭终于到了兴元府(汉中)。

兴元知府又特么换人了,名字叫做李友闻。这位老兄是郑党,由郑居中亲自推荐的,史书上也曾留下几笔。

方腊起兵之时,李友闻被贬到浙江宁波。面对疯狂的起义军,这货第一反应是拜神,祭祀东钱湖的湖神,居然真的扛住了义军——其实是朝廷大军征讨,义军主力都在跟童贯作战,杀到宁波的只不过是一股残兵。

但李友闻运气好啊,因功升为朝官,直龙图阁。

听说朱铭住在城外驿馆,李友闻把府县两级官员全叫上,大张旗鼓的出城拜见。

现在蔡京是大BOSS,其他官员,虽然没有明着联合,但暗中却是互相配合的。郑居中大力拉拢朱家父子,李友闻自然也跟着拍马屁。

“兴元知府李友闻,携众官拜见探花郎!”李友闻的姿态摆得很低仿佛朱铭是他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