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祖坟冒烟(4 / 6)

:“就这样办吧。许卿家,你不要推辞,若是再敢推辞,和朕玩虚与委蛇的把戏,朕绝不饶你。”

许太医无奈,只好拜下道:“臣接旨。”

朱棣又道:“张卿也是功不可没,朕看重的不是张卿的医术,而是张卿的仁心,悬壶济世,不只是大夫的职责,也是大臣应有的德行。张卿德高望重,赐他一块厚德载物的牌匾,给张家修一块牌坊。”

张安世听罢,立即道:“陛下,使不得啊,君子虽是厚德载物,可却不能张扬显摆,如此反而就有违君子之道了,臣行事,不图虚名……”

言外之意,你就不能折现,拿点实在的东西吗?

朱棣道:“好啦,让赵王好好休憩,外头去说。”

众人出了厢房,随即便来到了赵王府的一处小殿里,朱棣落座。

张安世站在一旁,兴致勃勃地道:“陛下,臣以为,许太医做这院判,最是合适。现在这大明的大夫们,水平参差不齐,臣以为,是该改一改了。以臣愚见,可以建一处医学院,研究天下的药理,编纂一部医书,除此之外,对于药物的管理,还有药效也要尽力去研究。”

“研究出结果之后,方才编纂医典和药典,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治病救人方法来,所有行医的大夫,也要通过这医典和药典的理解以及熟读情况,颁发行医的资格。”

朱棣听罢,却是道:“朕怎么听着,你又想搞科举那一套?”

张安世笑了:“不敢,不敢,臣的意思是……”

朱棣倒是微笑道:“你不必解释了,你医术好,当然听你说了算,太医院那些庸医,朕早受够了。嗯……此事你与许卿家商议之后,给朕拟一个章程来。不过凡事要一步步来,若是人人都要考试才可获得行医的资格,那我大明……现在岂不是一个大夫都没有?这天下的百姓,给谁去看病。”

张安世道:“陛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反而是臣的思虑,有所欠缺。”

朱棣随即唏嘘:“赵王的事,你看如何处置?”

他说话之间,左右顾盼。

许太医很识趣,忙是拱手,告辞出去。

其余宦官和宫娥,也都退了干净。

除了朱棣和张安世,最后就剩徐皇后、亦失哈,还有太子在此。

众人看着张安世,张安世道:“臣想,陛下一定有了主意,何须来问臣呢?”

朱棣笑道:“你也算是苦主,朕当然还想问一问。”

张安世想了想,便道:“不如效汉王殿下?”

朱棣若有所思地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个小子能行吗?”

张安世道:“赵王能镇北平,镇守其他地方,应该不成问题。”

朱棣点头:“这个逆子,心思多………不是省油的灯。”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陛下,既然陛下对赵王殿下不放心,不如……就让赵王自己挑选一些自己熟悉的文臣,也随他去,如此一来,有这么多贤臣在身边辅佐他,一定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

亦失哈在一旁听着,人都要窒息了。

据他所知,赵王殿下……身边确实有一好的文臣。

这些文臣,更多是希望将赌注下在赵王的身上,一旦赵王能够克继大统,他们便可咸鱼翻身。

这样的事,其实也是常见,毕竟赵王确实也算是较为热门的皇位获选人,他当初镇守北平,管理半个北方的军政,不少人认为,这是陛下对赵王的考验。

可是……张安世也太狠毒了。

这赵王若是移藩出去,可他毕竟还是亲王,只是从亲王,成了国王而已,打下的基业,那也是自个儿的,虽说海外辛苦,却也算是创业。

可那些朝中的大臣图个啥呢?

在朝中做官,生活优渥,而且还是体面的京官。可跟着赵王去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