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最大的信任。
这次沿途微服视察,赵构主要是了解天竺半岛这十年来的发展和改制问题的落实情况。
最让赵构欣慰的是,天竺半岛包括黛米拉半岛,所有自管区的老百姓,都是以大宋现在流行的新式汉服为主,看着一个个黝黑皮肤的当地居民身着汉服,赵构居然一点也不觉得有丝毫的违和感。
孟买港口之外,就是当地最大的集市。
集市上流通的是宋元,商品更多的是大宋本土转运过来的各种琳琅满目的货物,种类很是齐全,从日常百货,到大型建材、钢材、机械、车辆,都会在这里找到对应的供应商和市场。
当然,也包括天竺半岛本地的特色产品,但大部分是做外贸经销的,看到赵构一行人华服而行,又是前呼后拥,都把他们当成是宋国本土的大客商,纷纷主动热情地上来打招呼,推销自己的产品。
物价稳定,货物流通迅畅,市场丰富,老百姓脸上更多洋溢的是笑容,这就意味着国泰民安。
至于认同感,你看看现在满大街流行的大宋官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化的认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更要文化自信。
赵构点点头,看来,夏尔玛这个总督,还是称职的。虽然说可以保留当地传统的文字和语言,但是,汉语和汉话是官方语言,一个天竺本地人要想当官、参军,汉语和汉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要过级的。
在日升园和大家谈起这些所见所闻,赵构给出的调子就是,天竺自管区这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这个评价就非常高了,也是对两任大总督在任期间工作的最大肯定。
不过夏尔玛还是把成绩更多的是归功于前任总督汪若海身上,正是有了汪若海大刀阔斧的改制,才让天竺半岛在短短的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赵构自然也肯定了夏尔玛总督和他的现任总督府,在天竺半岛自管区的建设发展上所做的贡献,现在整个恒河大平原已经成为大宋三大粮食生产基地,而且未来五年之内,天竺半岛的粮食种植区域,将要扩大三成,将一跃成为最大的产粮区,真正成为大宋的粮袋子。
这是上报皇议殿批准的。
接踵而来的就是第二次技术大移民,这件事,赵构已经叮嘱赵坚,要在三年内完成一百万到三百万人口的移民,而这次移民,走的是技术移民,涉及到工业、农业、商贸、轻工、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而这次天竺半岛之行,这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关于这次技术大移民,夏尔玛总督府已经修改了三次方案,这次是第四次,夏尔玛亲自带着方案来日升园,就是要得到赵构的首肯才行。
赵构的想法很简单,天竺半岛的原住民太懒了,要是有内地老百姓的一半努力,天竺半岛发展得还要更快更好。
既然这样,就要让这些原着居民有紧迫感、压力感和危机感。人太安逸了,就会不思进取。
就要看夏尔玛能不能真正理解赵构的这份苦心。
谈话一直到了天黑,眼看这些人没有一个提出告辞的,赵构就知道,都是来蹭饭的。
于是干脆在大厅设宴,隆重款待夏尔玛总督、宋琦司令员一行众人。
宴会上,没有谈工作,就是拉家常。
一句“你黑了,也瘦了。”让宋琦眼圈发红。
一句“夏尔玛总督,要注意休息,都有白头发了。”让夏尔玛泪奔。
武成也是颇多唏嘘,他可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赵构了。自此踏上天竺大陆,总共也就回去了两三次,就又匆匆忙忙赶回来。他还兼任印度洋水军司令,整个印度洋舰队的建设,没有他可不行。
武胜回国担任了宋国水军司令,印度洋舰队的建设重担一下子就压在武成的肩膀上。好在有第四舰队的老底子,加上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