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我还是愿意支持你的(1 / 2)

最关键的是…

韦家人从李泰的神色间,看到了不自信、看到了退缩、看到了茫然。

这些,都是在以前那个倨傲的李泰身上看不到的。

一个雄心壮志的明主固然会得到臣子和百姓的喜欢——但世家更喜欢这种…迷茫、没有目标的君主。

尤其是这种遭受了挫折还没走出来的。

耳根子软,他们世家容易从中谋取利益。

在此之前,李治是他们的目标。

但…李治身后站着的是那位正阳公,就算再怎么“仁懦”的一个人,他们也无从下口,总不能从正阳公的碗里刨食吧。

他们要是有这本事,至于害怕正阳公到这程度?

此前支持李泰,是不得已而为之。

韦家…或者说世家的能量,现在还做不到,另立一个籍籍无名的皇子成为储君。

现在的这个李泰,是让他们喜欢了。

面对李泰的疑问,韦家人惊疑了一声:“殿下已经有所自觉了?”

这话让李泰面色又猛地一沉,他握紧了拳头,吐了口气:“先生兴许是误会了父皇,父皇若真的想要本王的性命,这…太学如此重要的事,必定是要安置好后路的。”

“而且,而且…”

“父皇当日曾想贬本王为许王,只是一时忘了,又转封的江王罢了。”

李泰说出这一番话来,就显得他多少有些发虚——话语里甚至有几分恳求,希望用这种连他自己都不太能说服的话,来说服面前人不要抛弃自己。

哪怕…自己没什么储君的希望了。

可众叛亲离,真不是什么好滋味。

“殿下…真以为陛下是无心之失吗?”韦家人开口,无情打破李泰的幻想。

李泰一顿,紧了紧手掌。

“大唐王爷不多,只不过数十人而已,陛下真的会忘吗?”韦家人又紧接着开口,语气里多几分急迫。

大唐的王爷是真的不多。

李渊和李世民对这方面的封赏,向来都捏得很紧,大唐的王爷,大部分都是李渊的儿子——二十多个呢。

这个数量不少,可对李世民这种顶尖的聪明人来说,不存在记错的可能。

朝堂上三四品以上的官员,随便拉一个出来,即便做不到过目不忘,可也一定能像李义府那样,把该记住的都给背下来。

所以,韦家人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李世民年轻的时候,真的不会做出这种疏漏。

现在他虽然老了。

可…所有人对李世民的印象,都还停留在玄武门那意气风华的少年人身上。

韦家人如此。

李泰也是如此。

听到这一番话,李泰的面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不得不信这一番话。

连李义府那个小官都能把各路王爷记得一清二楚,自己父皇,又怎么可能会把自己那些兄弟给忘掉。

“殿下,臣以为,陛下之所以还没将殿下调离太学,不过是…希望殿下能够自觉一些,不要再费什么口舌。”

韦家人煽风点火。

“毕竟…此前陛下身前,已经发生了那么多事,陛下恐怕不愿再见到父子反目成仇的事了。”

李泰心里又一沉。

和自家舅舅那个可能是记错的说法相比,这个说法的可能性显然更大一些。

“那…毕竟是父皇,身为儿臣的,又能怎么办?”李泰叹了口气,扭头看向韦家人,眼神里多少有些期盼。

他想不出法子、也没有信心。

他需要别人给他法子、给他信心,把他从这泥潭里拉出来。

舅舅长孙无忌能够过来安慰自己,这让李泰很欣慰,但…其实那天之后,他觉得自己更想见到的,是自家舅舅依旧称臣,依旧还愿意支持自己,依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