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我们没忙,没空听你辞职(1 / 5)

波斯的战争结束了。

库普索长老和伊嗣埃三世也随行一同来到了大唐,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亲眼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

说实话,他从想过,原来战争会是这样的一回事。

硝烟、火光、声响。

然后…拜占庭和那个半岛上的人就溃不成军,什么是要拉长的战线、什么是攻坚战、什么纵贯……

他们一次都没看到。

只有一封又一封从前线传来的战报,这次歼灭了多少敌军、那次又拿下了一座城池。

一开始的兴奋,到后面就逐渐麻木。

不是这些消息不好。

可…人的兴奋在一定时间内,总有个阈值的,打得太过顺利,反倒是难以在心里折腾出什么波折来。

那毕竟是两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和民族。

他们也曾有过光辉的传统。&29233&30475&200705757&68&100

也想过…要不要缴获大唐的枪械,可这个想法很好,但空有想法就成了一种折磨。薛仁贵带出来的都是精锐。

何为精锐?在大唐人的眼里,精锐只要做到四个字“令行禁止”。

枪不离手。

如果出现战损,人和枪要一起抬走。

如果带不走枪,也要就地摧毁,拜占庭没少上这个当,很多时候,他们以为他们能够缴获一把枪了,结果走上去,就是一记诡雷。

要不然就是一发子弹。

好不容易耗费了上百人的性命,把枪给抢回去——结果一看,就是个包了些木头的烧火棍。

有什么用?

一点用都没。

同样、乃至于更光荣的历史,还要更强大许多、碾压式的实力差距,这让这场战争没有了任何悬念。

只是,地域辽阔;只是,补给稍微慢了些。

才让他们撑到现在这个时候。

胜利了,自然是要回国,薛仁贵没在波斯这片土地上驻留,大唐的士卒们对这片土地也没有眷恋。

只是…

身为国王的伊嗣埃三世吵闹着要来大唐,甚至还差点偷偷溜上了去大唐的军舰——真的是差点,要不是大唐的编队整齐,开船前里里外外都要排查一遍,波斯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国王丢了。

最终,波斯国内没挨过伊嗣埃三世的哀求。

几个大臣、顾问吵着、闹着、打着,最终库普索长老胜出,争取到了这个来到大唐的机会。

战争将熄,正是要恢复国内诸多事宜的关键时刻。

伊嗣埃三世在这个时候做出这个决定,这让他这辈子就只能当一个挂名国王了,毫无责任心、也毫无国王的担当。

可…

随同出行大唐的大臣就不一样了。

国王无用、自然大臣们就要担当起国王的责任,其中包含了权力,权力也是分大小的,而这里面,最大的权力如何分配?

自然是谁和大唐的关系最亲,谁就拥有这一份最大的权力。

这次随同伊嗣埃三世去往大唐的资格就是一个决断,哪怕他们趁着这个时候,把伊嗣埃三世和库普索长老的权力瓜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转头告诉大唐,再要求大唐出兵呢?

几率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他们也不会干出这种事,反正头上都是有一个大唐爹,波斯国内的权力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两位波斯人的到来,终究是给大唐带来了一些别样的变化。

外人面前,有些不干不净的事不能做,唐人讲究一个脸面,尤其是自己不能丢自己的脸面。

李世民以外臣的资格接待了伊嗣埃三世,伊嗣埃三世还很兴奋,他没有发现大唐的这些讲究。

库普索长老发现了。

但他已经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