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毫无线索(2 / 3)

是殡仪馆门口的砂石路。”

卡察。

另一张照片投屏,张耀明介绍:“正是殡仪馆大门口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了李伟自焚的一幕。”

“二号死者,陈萍萍,女,55岁,丹市第一医院烧伤科护士长,一个月前,刚刚退休。”

“22日凌晨,陈萍萍前往家门口的农贸市场买菜,出来的时候,突然自焚,在大雨中,仅仅十分钟,就烧成一摊灰尽。”

“当时,正是农贸市场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见了。”

“陈萍萍是突然全身起火,仅仅发出两声呜咽的叫声,就被大火吞噬。”

“三号死者,吴建国,60岁,夕阳红养老院院长,从儿子家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在一个路灯下突然自焚。”

“当时,吴建国身边正好有两人路过,目睹了整个过程。”

“那个地点,吴建国刚好路过一家饭,饭店门口的监控,记录了吴建国焚烧死亡的整个过程。”

三个人,两男一女。

职业各不相同,年龄倒是有些相近。

“这几人的背景调查进行的怎么样?”陈言拿起三人的资料,仔细观看。

“尤其是,三人互相之间认不认识?”

张耀明看向左手下的一名侦缉员:“陈队,这位是丹市侦缉分队副队长林浩,他具体负责的背景调查,就由他汇报吧。”

看到陈言点头,林浩打起精神,操作投影:“报告陈队,三个人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全调查完毕。”

“李伟,已婚,有一个儿子,在京城读书。”

“父母在三年前相继因病去世,妻子患有孝喘,已经退休。”

“这个人,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在殡仪馆同事中的口碑很好。”

“是个老好人,从来没有跟谁发生过口角或者矛盾。”

“而且,在五年前,殡仪馆改制的时候,主动让出薪资待遇较好的焚尸炉操作工岗位给年轻人,自己主动去门口当保安。”

“陈萍萍,一个月前刚刚退休,有一儿一女,都已经上班,儿子就在第一医院,女儿不在本市。”

“陈萍萍的丈夫,是市第一医院心外科医师,两口子在医院的口碑都不错。”

“从走访的情况看,陈萍萍只是和皮肤科的一名护士长,关系不太好。”

“两人二十年前,因为单位分房的事情,闹得很厉害,相关情况,我们还在调查。”

“第三名死者,吴建国的经历比较复杂。”

“早年的时候开过运输公司,搞过工程建筑,做过不少生意。”

“十年前,才开了夕阳红养老院,现在依然在经营。”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管理他当年的建筑公司,二儿子在市一中学校教书。”

“24日晚,吴建国就是在大儿子家吃完饭,回家的路上,自焚而亡的。”

三份资料,很细致。

陈言一边听汇报,一边看资料:“三人之间,认不认识?”

林浩摇摇头:“我们查了三个人的手机通讯录,三人之间,并没有互相的联系方式,走访的家属和同事也没有相关的反应,三人之间应该不认识。”

不认识……

陈言摇摇头。

如果三人不认识,他们几个为什么都是雨天自焚而死?

是巧合?

不可能!

首先,陈言下意识的排除了意外死亡的可能。

人体自燃的概率有没有?

有!

但是,陈言只听说过,没有见过实际的资料。

那么,丹市在几天内,连续发生自焚事件,怎么可能是意外?

所以,凶杀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这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