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皮蛋(1 / 2)

大唐里正 离珠 2172 字 2022-05-03

,大唐里正

赵正起了个大早,天还未亮。

通开暗红色的火膛,又加了一块煤饼,然后坐上了赵有锄新打的铁水壶。

冰冷的水花溅在了脸上,赵正顾不上抹去,他抄起了角落里的一根木棍儿,学着赵吉利的把式,先耍了一套打狗棍法,随后又演了一套独孤九剑再加华山剑法。以金鸡独立的收手式结束了剑法演练,随即便又坐下,闭眼掐诀,运气十二个周天,直通任督二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元郎,你这是……”达念颇为担心地摸了摸赵正的额头,一旁坐着的水“咕咚咕咚”地翻腾开了。

“晨练呢!”赵正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面带笑意,“朝食吃什么?”

“米粉丸子。”达念端着木盆,里面装着一些磨碎了的米粉,因为脱壳工艺的原因,那米粉中还有许多被碾碎的谷壳。

赵正叹了口气,看着达念混了一些麦粉,又兑了些水,揉搓起面团来。

面团子湿哒哒的粘手,达念占了些酥油在手掌上,将面团又团搓成一个一个光滑的面球。最后将这些面球整整齐齐地摆在蒸屉上,恰好火也旺了起来,隔水蒸了不到一刻钟,便就熟了。

水蒸气弥漫在赵正的脸上,达念打开蒸屉,米粉丸子一个个的晶莹剔透。赵正拈了一只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上下牙轻轻一咬,顿时便觉得米香盈口,绵软弹牙。

“怎样?”

“尚可。”赵正嗦着冷空气,降低口腔的温度。这吃食是赵正教她们做的,目前来说,达念做的最好吃。

“你慢些。”

屋里的三个女子也起了身,闻见了米粉丸子的香味,琳儿连衣裳都没穿齐整,咿咿呀呀地就跑了出来。达念给她晾凉了几只丸子,端着一碗豆浆让她坐在案边吃。

“元郎安好!”

周春却没有空好整以暇地坐着吃喝,施了一礼,便着急忙慌地揣了几只丸子就要往外走。

“去哪啊?”

“上工呢!”周春蹙着眉头埋怨:“夏收时我就四十几分,秋收多一些,不过也就六十几分,才分了不到二百斤粮……阿姐打理家里杂务,阿念又不喜抛头露面,我再不去上工,元郎你该骂我了。”

“多大事,我们家还有三百亩永业田啊。”赵正气笑了,“不差你这几分!”

周春却没理,开了门就出去了。

平凉的豆腐坊、酱坊秋后开的工。豆腐坊里产出的豆腐,是平凉人餐桌上最爱的一道美食。吃不完的豆腐压成豆干,送到上平镇去售卖,一斤五文钱,倒是门庭若市。

不过比起苍宣县里平凉豆腐坊的产量,村里产的豆腐都只能算洒洒水。权当是赵正为了丰富乡亲的菜篮子留下的自留地。同时也让像周春这般不太能干体力活的小娘子有个赚工分的场所。

达念有些尴尬,不是她不愿抛头露面,实在是她能干的活太少了。秋收过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农闲,地里除了几颗白菜就没有要打理的作物。

酱坊都是有些年纪的男人,干的还都是体力活。

也就豆腐坊要人,只是豆腐坊里的娘子深秋天的就穿个夹衫,起料煮料大开大合,眼前满是晃荡的肉。而且平凉的婆娘聊起天也总喜欢挑些让人脸红的事说话。做了几天,达念便做不下去了,只静静地呆在家里,打点一家大小的吃食。

其实她也还能赚一些,给姜婶子的茶摊练酥油,帮赵大发采草药。

只不过赚的工分少而已。

赵正吃着米粉团子,看着达念的一张通红的脸,吃吃地笑,“阿念,她们到底跟你说了些甚啊?”

达念不吭声,双手捧着碗,并着双膝,只是埋头喝粥。

一双明亮的眸子躲闪着。

“还能有甚?”周盈抱着琳儿,道:“你们平凉从前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