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夏唐皇太子(2 / 4)

使天元变得越发繁荣。

夏唐的现任国君将国力带入了鼎盛时期,因此也颇受人们爱戴,同时他又是一个专情的帝王,这辈子只娶了皇后这一个女人,诞下的皇子取名梅寒一,出生时便立为了太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后再无所出,夏唐的朝臣们开始劝说自己的陛下再纳妃嫔,为皇室繁衍更多子嗣——夏唐梅氏本就人丁单薄,而皇帝更加不能变成一脉单传。

无奈皇帝在这件事上却极为强硬,坚决不肯纳妃,众人苦劝无果,最终也只能作罢。

据说夏唐的皇太子很是聪颖,三岁能文,五岁习武,八岁成诗,十岁可骑射,然而这些却只是“据说”而已,似乎并没有多少人见过这位太子,在他可以临朝习政的时候,也根本不见踪影。

皇帝说太子在外游学,诸卿不需打扰。群臣再次苦谏,可皇帝就是不肯将太子召回。

“他心里有数,朕心里也有数”——每次都是这句话。

其实越是相处日久的老臣对这位皇帝越是了解,他性子温和,也乐于开放言路,有时在朝堂上被喷都不发脾气,但骨子里却有自己的坚持,甚至带有不羁的一面,所以他们该说还是要说,但也知道除非皇帝乐意,否则也都是白扯。

只有一个皇子,那也不存在夺嫡之争,皇子不在朝中,也就没什么父子相疑,比之其它子孙繁盛的国家,夏唐的朝廷倒很是齐心,那就是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冲突,但要负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然而只有一个皇子,皇子还不在朝中,也带来了另一个隐忧。

万一太子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怎么办?万一太子出了意外怎么办?万一宗室之中有人蠢蠢而动怎么办?

当然,皇帝一向龙体康健,带着他们再走个二十年毫无问题,可太子毕竟是储君,算起来也已过了弱冠之年,迟迟不露面未免太过怪异。

不过,年初的一则消息顷刻间粉碎了众人的种种猜疑,那就是太子即将回宫,而首次临朝,那一身的风华气度便令群臣惊为天人,是以连皇帝说“日后朝政便交由太子处理,望诸卿倾力辅佐,不可三心两意”的旨意都一时没反应过来。

“夏唐的皇帝真的把朝政尽皆交给了皇太子?”事情传至祇都朝堂,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

“夏唐皇帝正当盛年,怎会真的把权力交给儿子,说说而已吧,又或是有意在试探皇太子是否有不臣之心。”有人不以为然道。

“确实当好生探听一番。”另一人道,“若是夏唐父子有隙,我天元应如何考虑应对,也很是要紧。不过臣听说,近些日子都是那皇太子理政,夏唐皇帝甚至都没临朝。”

“难道夏唐皇帝身染恶疾,因瞒的紧,外人不曾知晓?”

“我倒是听说他与皇后时常把臂同游,俨然一对神仙眷侣。”

“如此说来,夏唐的皇帝倒是一位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了?不知他儿子可也如他一般?”

“那位皇太子,夏唐之内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博闻强记,颇有英主之相,也有人说他散漫不羁,喜欢标新立异,种种说法,也不知孰真孰假,不过有一点倒都有提及,那便是太子多情,曾在朝堂上评点过各国美人,把一众老臣的喉咙差点没咳哑了。”

“不过事后大家反而又高兴起来,纷纷想着把族中女儿送入东宫,一来与皇家攀上亲戚,二来想必这位太子不会如他父皇一般只娶一个女人,以至皇家血脉如此凋敝。”

“也就是说,这位皇太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这般喜爱美人,而且美人还越多越好。”有人笑道,“什么博闻强记,英主之相,我看是年轻不知事,胡闹罢了!”

“年轻如何便不知事了?”有人立即反驳,“我们陛下也很年轻,你这么说,可是在含沙射影?”

“陛……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