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内定首辅(1 / 1)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1039 字 2个月前

第1221章内定首辅

短暂的对峙之后,在严嵩的主动退让下,严府空置出来,家眷被带出安顿。

不是抄家,胜似抄家。

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京师,一时间严党人心惶惶,清流额手称庆。

而有心人则瞄准了一个位置。

内阁首辅!

自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到永乐年间,内阁正式成型,再到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命亲信为首辅,最后到本朝,内阁首辅的地位日益突出,拥有了专断票拟的资格,与普通的宰相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而政事从来就不该仓促为之,尤其是重要的职位变更,都要考虑好下一任继承者是谁,偏偏此次严嵩倒台,很是仓促。

再加上如今的内阁,无论是次辅吕本,还是阁老徐阶,实际上入阁都没有几年,威望并没有到达让百官心服的程度,首辅之争,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的。

于是乎,李彦回到天师府时,就收到了陆炳的拜帖,当晚便上门来访。

“先生神威!”

陆炳心想现在哪来群而不党的真君子,但细细一琢磨,倒是明白了些。

陆炳也不喜欢徐阶,但从来没有用这样的角度思考过,嘴唇颤了颤,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

而大明到了这一步,恰恰需要一位能够改命的政治家!

陆炳想到这里,深吸一口气:“先生所言,当真振聋发聩,却也大大得罪了徐华亭……”

李彦讲得再直白些:“能者上庸者下,乃是官员升迁制度的核心,可在政治斗争中,决定是否上位的,往往是权术而不是才能,因此晋升高位而掌国家权柄的,不一定是优秀的大才,多有政事庸碌,只会权术的官僚。”

李彦提醒:“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现阶段首辅的选择,如果不是徐阶,也不会是张居正。

所幸也不会青黄不接,李彦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平倭大功告成,胡宗宪可担重任。”

“确实如此!”

李彦对于徐阶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

李彦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位关键人物:“欧阳尚书的罪名弹劾,还望锦衣卫仔细审查,不可胡乱定罪。”

九叶上了茶,李彦拿起,轻轻品了一口,给出建议:“能臣干将留下,尸位素餐罢免。”

李彦觉得那个未免走了极端,他更赞同这样的评价:“徐阶之使诈,不亚于严嵩,然后人多毁嵩而誉阶,以阶之诈计,为嵩而设。明无阶,谁与黜嵩?然后知因地而施,诈亦成名。古圣贤之所以重权道者,正为此也。”

除非……

抱着又惊又奇的心态,再探讨片刻,陆炳起身告辞。

陆炳目光微动,应承下来:“好!”

蛇无头不行,一个政党没了首领,终究是一盘散沙,如何抵得过气势如虹的清流?

但陆炳并不看好。

陆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只是后续(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