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千秋伟业治黄河 捐银献粮博善名(1 / 4)

林枢的提议让太上皇有些意动,他老了,求得不就是身后之名吗?至于什么修道长生之类的,不过是闲暇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的。

要是百姓能为自己主动立祠建庙,岂不是名传千古了?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啊!

不过帝王威严不可丢,太上皇悠悠叹道:“历朝历代治河,不过是头痛医头罢了,银子扔进去,没几年又是大水漫灌、千里决堤,你确定文同轩的治河之策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银子朕可以给,但不能让这银子扔进去听不到响!”

“圣人,制定此策臣也有参与,不说百年无忧,至少可抵御十年的洪水。”

说起正事,林枢就变得郑重起来:“黄河水患主要问题不是水流大小,主要原因是泥沙与洪水,黄河流经陕甘之地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黄河含沙量增大,在下游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形成水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两个词太上皇有些不解。

林枢回道:“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等……”

经过林枢大致的解释后,对大楚各州府十分熟悉的太上皇便明白了黄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同时也对文同轩的治河之策有了新的认识。

文同轩是他特意挑选出来留给皇帝用的,此人性格坚韧,为人刚正不阿,当年就曾自己南巡耗费太多上书弹劾。

别人弹劾是弹劾臣子,他则一纸奏疏弹劾君王南巡扰民、空耗民力、费尽库银毫无用处……

反正当时挺没给自己脸面的,要不是此人确实是个理财的好手,自己也不是昏君,说不定这会坟头草都八丈高了。

“圣人觉得此策如何?虽说恢复上游植被耗费巨大,时间的跨度也大了些,但这是治理黄河水患最紧要的一点,容不得马虎。”

林枢心中暗道:文大人啊,你的治河银子有着落了!

太上皇点了点头,虽然有的地方他弄不懂,但文同轩是个靠谱之人,林枢也是博闻强记的天才少年,这个治河之策是可以试一试的。

“既然你有把握,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戴权……”

戴权就在不远处伺候着,听到太上皇叫他,立刻飘了过来:“老奴在!”

“把这花园恢复了吧……算了,弄干净了就行,没必要花那无谓的银子。清点一下库里的东西,凑五百万送到林家去!”

嗯?

林枢被这五百万的巨资砸了个懵,太上皇的豪富让他吃惊也但还能接受,可这为何要送自己家去?不该入户部银库吗?

太上皇打趣懵逼状态的林枢:“这银子朕给你了,黄河治理不好,你就准备去填黄河大堤吧!”

“圣人……臣……这……”

“传旨,林枢献策有功,封翰林院学士、领工部侍郎,专司治河之事。赏玉如意一对……”

太上皇自从治德七年开始,基本上很少插手官员升迁问题。内阁突然从龙首宫接到草拟的圣旨还有些疑惑,直到戴权解释了一下经过后,几位大学士才有些哭笑不得。

林枢才刚刚因为擅杀乌斯藏法王被革职,这才多长时间,就又一次重回朝堂。而且翰林官晋一级,还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实职官位。

虽说仅仅是领衔专司治河,但这放有心人的手里,那绝对是个大大的肥差。毕竟光是户部暂定的银子加上太上皇给的银子,都一千万两了。

龙首宫的饭菜很不错,比皇帝那边精致多了,而且量大管饱,林枢呼噜呼噜的吃的很香,让这段日子有些厌食的太上皇都看饿了,米饭都多用了两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