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降金的情况(1 / 2)

明末试锋 温风如歌 2169 字 2022-03-24

明朝末年,和甲申之变崇祯死后,大明文官武将大批开始降清,原因不外有几种。

第一,最早最普遍的是,与后金作战战败被俘的、和被后金围困认为自己没有希望赢的而投降的,如祖大寿、洪承畴、马光远,崇祯四年大凌河城上万投降的官兵、崇祯九年昌平总兵官巢丕昌等,他们并不是多喜欢后金,甚至还讨厌或者仇恨后金建虏,但为了保全性命,当他们选择生存活下去,就已定了自己的终生,回不来了。

即使回来了,也得不到朝廷的信任了。如黑云龙,原宣府、山海关总兵,回归大明后,明升一级为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留守京师,管神枢营右副将事,后又让其后又安排他负责收留管理自后金逃归的汉人。这明眼人都看的出恩养去军权了。

第二种是,如范文程等,人生不如意,投后金是为了出人头地、得到重用。

第三种是,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则是因为在大明受到排挤、迫害,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而降后金。

第四种则是,对大明朝廷贪污腐败、党争纷乱失望透顶,认为大明必亡,后金必胜,最后会入主中原之人。

还有一种就是崇祯皇帝亡后,一大批人以为君父报仇,借兵剿灭农民军,谁为君父报仇,便奉谁为主的说辞,也许是说辞,也许是真实想法,周大虎知道,不能以现代人的想法是非标准,来判断当时明朝官员士大夫的想法。

想到这里,周大虎心中有一扇大门,以前只开了一道缝,现在则彻底打开来了。对黎壮图剃发投降心中的一些鄙视和排斥已经没有了。说到底,明朝与后金之间的较量是全方位的,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为什么后金能入主中原,是因为皇太极收降吸收了大量明朝文武官员,掳掠了百万汉民,才有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和资本,否则,机会在面前也把握不住。

正如三国曹操用人之策一般:“用其长,而不用其短。”为上者,当用尽其能,取之以长,而遮其短。

还有近十年大明就会灭亡,自己虽有比别人多出数百年的见识和知道历史脉络发展大势,但自己毕竟不是神仙,没有超凡能力,真的能击败那些身经百战的历史名人吗?不一定。不管后金皇太极、还是多尔衮,还是李自成、张献忠等,这些都是明末这一时候的人杰,万千人中杀出的幸运儿,绝不是自己一个没有军事经验和很少军事经验的人所能比的。

那么自己的长处就是以宽大的心胸广纳人才,再配以大事先知的优势,和历时中的教训,才能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并和这些人杰进行较量并最终获胜。

现在万里长路第一关,先过了这一关,守住代州城再说,此关一过,自己将有自保之力。

周大虎不由得喃喃自语道,“很期待啊……”

……

三天后清晨,代州城西门城墙上,周大虎、郭从候、知州孙中选等人脸色凝重看着远处建虏大营。

代州四门,南城门有天险滹沱河和系舟山,其河水河面又急又宽,汹涌彭拜,建虏在这里根本展不开兵力,在这里攻城比别处难上百倍,伤亡更会是别处的十倍。这里只要留兵若干,严密监视就可。但周大虎不放心,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大意之处,周大虎决不会犯一些大意失荆州的错误,因此在那里放了自己的二百老兵和三百新兵,以防万一。

代州北城门,上北方向有雁门关,那里驻兵有数千大明人马,在这里攻城,要时时刻刻防范后背被人袭击,必须分兵防人袭击,攻城力度会减少不少,也不是建虏的最佳攻城所在。

剩下的就是代州西城门河东城门,而西城门一条官道南北相通,向南直达太原,因此有了题额“车辅晋阳”。

而太原援兵北上,必须经过代州西城门之官道而过,建虏只有驻扎在这里,才能而拒明军北上,这里就是攻城的最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