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简在帝心(第二更,求订阅,求支持)(2 / 3)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好奇,在内官的引领下,施奕文进宫了,不对,是和其它的官员一同参加大朝会。

朝会很早,深更半夜的施奕文就打着哈欠起床,然后骑着马由仆从打着灯笼引路,朝着皇城走去。

这一路上,沿途碰不少官员,不过没有熟人,自然也就没有人聊天,倒是有些人好奇的打量了他一眼,瞧见他骑着马,那目光中更是充满轻蔑,文官瞧不起武将,是大明打从于少保那会定下的规矩,这规矩是怎么定的?用武将的脑袋定的。

嗯,对了,历史上,再过几年,袁大都督还会用毛文龙的脑袋来作证明。

不过眼下,他们也就是瞧不上而已。

当然了,沿途还遇到不少坐轿子的,不过肯定都是三品以上大员。

明初不许官员坐轿,是因为理学家们认为这样根本就是把人当牲口使用,不好,所以定下了这个规矩。但朱元璋、朱棣一死,就没人管这个了,违制的官员越来越多,后来干脆规定三品以上可以坐轿子朝会。

其实其它的官员现在一样坐轿,只是不坐轿上朝而已。

其实,按品级施奕文是有权做轿的,但……他是武官。

武官不准坐轿,这是规矩,为什么武官得守这个规矩,得,这是大明朝的特色。

所以,施奕文按着规矩骑着马。所以,只要瞧着他骑马,也就知道了他的身份,其实,通常情况下武将宁可步行,也不骑马,为啥?

太扎眼了。

当然了,这不包括勋臣,那些与国同休的勋臣,当然有资格做轿了。

来到城门口验牌进入皇城的时候,虽说过去买票进过故宫,可眼下的感觉却不一样,施奕文难免觉得非常新鲜且激动。虽然在他心里头,皇帝嘛,也就是皇帝而已。

但是能见着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也不容易啊。

在候朝的时候,施奕文见到几个熟人,比如辅臣冯铨,当然了,他们品级不同,顶多也就是搭手见着礼而已。

参加早朝的人不多,也不少,差不多有百余人,不过这已经是难得的大场面了,毕竟,打从洪武那会越来越多的官员旷工,不参加朝会成了常态,有时候皇帝来了,甚至没几个大臣来。

不过与几十年不临朝的万历不同,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每逢三六九,每月九次早朝,基本是不会落下的,皇帝勤勉,大臣们自然也得捧个场吧。

穿着从三品的武将官服,施奕文就默默站在众官之中,感受着他的第一次朝会,跟电视剧里不一样,这里没有太监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而是鼓乐班奏乐,鸿胪寺官员宣布入班,然后再接着行礼奏事。

坐在龙椅的朱由校在早朝的时候,要干什么?就是听取已经在昨日被内阁、司礼监处理的事务——皇帝面前甚至放着剧本,就连台词都准备好的那种。

一桩桩所谓的国家大事,在朝会中被阁臣、尚书们说出来,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只要照本宣科回答表态就行了。至于像施奕文这样的官吏,不过就是捧个人场而已。当然对于小官小吏来说,这也是他们得见天颜的机会,将来可以向子孙后代炫耀的,炫耀什么?当然是你爷爷我当年可是和皇帝老爷子一个殿上议过事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告诉乡亲们,他是见过皇帝的,和皇帝一起讨论过国家大事的。

他肯定不会说,所谓的讨论国家在咸,就是像根木桩似的杵在那里,听着大佬们早就决的结果。

说实话,这样的早朝,轮着谁,谁都想旷。

就这?这就是所谓的朝会?

其实施奕文并不知道,两年前的朝会,那可是一个热闹,言官们今天弹劾张三,明天弹劾李四,不过现如今……总算是清静了一些。

其实,有些人夸阉党不是说只有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