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买卖(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1 / 2)

随着一声令下,船舷边的见习生们纷纷拿起了六分仪——都是北港的铜匠手工打制的,精度可能还不如施奕文的那个“摆件装饰”,但是凑合着也能用,再怎么着也比欧洲的同行们算的更准确一些。

“你们注意观察太阳与海平线的夹角……”

在黑风号的舰艉舷边,李思义拿着铜质的六分仪随着公子爷的讲解,学习如何测量纬度。

已经年过三十的李思义曾经是沈阳生员,一直喜爱算术,甚至还曾通过《几何原本》等等欧洲数学书籍研究过欧洲数学,也正因如此,在众人之中,他不仅是计算速度最快的,而且学的也最快。毕竟,这只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已。

“报告船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北纬……”

在李思义算出所在的纬度后,施奕文只是微微点头道。

“嗯,很好,现在的时间是北港上午十一时三十五分,你计算一下我们所在的经度……”

所谓的北港时间不过只是暂时代用而已,至于经度的本初子午线不能还用格林尼治吧,按照施奕文的计划,将来的本初子午线应该会以要么以北京要么就以南京的某一个天文台为,现的北港,不过只是临时凑合一下罢了。

这些事情慢慢的来不着急。

况且,“钟表法”测量经度只是暂时的,超市里头就那么一两百块电子表,僧多粥少不够用的,这个时代,钟表的制作工艺也很原始,每天快慢几分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精度根本无法胜任测量经度的工作。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什么?

就只剩下“月距法”了,就是利用月亮的移动来测量经度。但“月距法”需要大量的天文测量工作,首先必须画出一张准确的星表,搞清所有的星星每时每刻所在的位置,然后再搞清月亮每一天的运行轨迹,只有先完成这两件工作,才有可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海上定位。

这就需要数学啦、天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换句话来说,钟表法需要的是制表工艺的改良,而“月距法”需要的是培养一批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而这两者都需要时间!

所幸的是,现在施奕文最不差的就是时间。而且超市里的两百多块电子表,让他现在不至于在海上迷航。无论是提高钟表制造工艺,还是培养天文以及数学方面的人才,都是发展的必然嘛。

不急,慢慢来!

先建一个学校培养一些人才再说。反正有的是时间。现在不过才是1626年而已。

在接下来的航程中,李思义和其它的见习生一样,他们不断的学习着包括经纬度测量在内的航海知识,甚至还需要和水手一起学习如何操作大炮。

对,与过去大明商船的水手伙计只是简单的学习操炮不同,施奕文特意编写了一套操作手册,让水手们练习操作大炮,毕竟,在另一个世界英格兰之所以能够横行大洋,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能打炮啊!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航行中,船上就没有谁能闲下来,除了练习炮术之外,水手们还要用磨石磨擦甲板,总之,每天从早到晚的训练,一定能够保证把水手们的精力耗尽,足以让他们没有精力打牌啦,赌博啦,当然更不可能闹事了。

几天后,船队驶进了会安,与上次来会安不同的是,这一次船队刚一进港口,着实吓了他们一跳。

“施公子的“黑珍珠号”回来了!”

率先进港的当然是吨位较小的“黑珍珠号”,这几艘模样与欧式盖伦船和明式硬帆船都有着明显区别的纵帆船,一进港,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的。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人们好奇的掂着脚尖,看着这几艘船,上个月的时候,“黑珍珠号”和“黑风号”两艘船逆风出港,就让他们看傻了眼,甚至有人撇着嘴巴,小声嘀咕着他们是“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