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僭称大越皇帝,年号顺天,改吴哥城为上京城,大封文武功臣,册封黎麟为太子,册封刀孟泰为世袭罔替的万象王,册封思机发为世袭罔替的麓川王。
至此,真腊、暹罗、占城三国相继覆灭,横空出世的黎氏大越国,成为雄踞扶南半岛南部的霸主。
然而,据锦衣卫密探收集到的情报,大越国新立,原真腊、暹罗、占城境内地方上的豪族、酋首、头目等,对于外来者黎利、刀孟泰、思机发的统治也是阳奉阴违。
他们只是在武力上打不过黎利手下装备了鸟铳的卫军,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反抗黎利的统治。
朱高煦眼看消灭黎利等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乾熙十七年二月初颁布讨伐黎利的诏书。
随后,他任命胶县公薛禄为平蛮左将军领京军两万、浚县公陈懋为平蛮右将军领卫军两万、荆乡侯杨洪为平蛮中将军领卫军两万,南洋水师都督平安为荡蛮将军领南洋水师六万,韦贤、郭鉴、汤运、耿瑄、盛磊等人为副将。
又命太子朱瞻域监国,让六部九卿辅左。
二月底,朱高煦领着薛禄、陈懋、杨洪等人亲率六万大明天兵,乘坐数百大舰,与平安统领的六万南洋水师,在黎氏越国的东南海域合兵一处。
三月初,朱高煦令南洋水师分成三路,每路一万人,从原占城东南海岸、原真腊南海岸、原暹罗南海岸掩护薛禄、陈懋、杨洪各自率领的一万名大军登陆作战。
朱高煦统领其余六万战兵,在原占城东南海岸坐镇。
就这样,大明官兵水陆并进,讨伐逆贼黎利、思机发等人。
黎利掌握的火器,本来就是几十年前明军淘汰的旧式武器,威力足以对付土着,但对上如今的大明天兵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明军大量装备了纸包定装子弹的后膛线针发铳,还少量装备了内置底火定装金属子弹的后膛线针发铳。
前者是乾熙七年由墨巧司发明出来的以撞针击打雷汞为点火装置的火铳,为了区别过去用燧石点火的燧发铳,所以这种火铳被命名为针发铳。
纸包定装弹针发铳的点火过程具体是将击发药(雷汞)放在纸包定装弹的中间,然后使用击针刺破纸包弹,通过击打击发药来引燃发射子弹的火药。
后者是用铜作为子弹的外壳,再把击发药放在弹壳的最下面,这样的话,整个定装铜壳子弹如塔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新式的针发铳在乾熙十年被墨巧司的工匠们研发出来,并通过多项实验后,配给少量的京、卫军使用。
由于这种针发铳威力极其巨大,为了区别以往的针发铳,故而被简称为乾十铳。
虽然这种极其先进的乾十铳产量有限,每年只能产出三、四百支,但朱高煦这次南下,带来了一千五百支。
这一千五百支乾十铳,除了六百支由朱高煦的亲卫佩戴外,其余九百支则由京、卫二军中的精锐佩戴。
九百名配备了乾十铳的精锐,被朱高煦分成了三队,分别在对敌时负责薛禄、陈懋、杨洪的安全。
大明天兵的武器威力,远非黎利手下的战兵能够抵抗。
三月中旬,当明军讨伐黎氏越国的消息传开之后,大越国内部也掀起了很多叛乱。
同样,得知明越战争爆发后,孟甸与孟挝境内的东吁、木邦、景迈等土着首脑看到了机会,纷纷掀起叛乱。
朱高煦收到消息后,对这次孟甸、孟挝境内的反叛十分重视,要求孟甸总兵官张辅、孟挝总兵官朱能分别组织军队对东吁、木邦、景迈等部酋长实施斩首行动。
他命令兵部尚书王骥从天津港南下,至交州府坐镇,负责孟甸、孟挝境内明军后勤粮草的调度,又从两广、湖广抽调三万精锐,支援孟甸、孟挝。
同时,朱高煦下令赵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