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漠龙城,朱棣遗命(6 / 6)

下了金州、燕然、云中、安北、坚昆五个都司,其中以燕然都司最受朝廷重视。

按照大明朝廷去年十月份公布的燕然各城人口排行表,截止到乾熙十三年四月,龙城治下常住百姓二十万有余。

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四万有余,散居在各个坊之中,剩下十六余万人皆居住在城郊区的各个厢之中。

十二年前,也就是乾熙二年的时候,漠北地区瓦剌、鞑靼等所有部落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十余万众。

眼下仅龙城一地便坐拥二十余万众,而且这二十余万人之中高达八成是来自大明腹地的原卫所兵与各地移民。

换言之,仅凭龙城一地,便可镇压整个漠北,令原先为数不多后来投降大明逐步汉化的原居民变得“能歌善舞”,再也无法“作乱”。

对于这种变化,朱棣感到十分的满意。

强制汉化,虽然有“暴力施政”之嫌疑,但从长远来看,终归是利大于弊。

毕竟,一个大一统的华夏族王朝再怎么折腾,也算是一个大家庭的内部矛盾,绝对要好过被外族入侵,文化断层!

夕阳西下,龙城西城门上。

朱棣与朱高煦并肩而立,看着西方群山。

张辅、朱能、杨洪等勋臣武将领着精兵守在不远处。

“你说,挡住太阳的那一座山在哪里?”

朱棣抬手遥指夕阳道。

朱高煦道:“应该在泰西,至于是哪一座山,我也不确定。”

朱棣又道:“大地的另一边,是不是刚刚日出?”

“是的。”

朱高煦接话道:“神洲日落之时,恰是沃洲日初之刻。”

“这般说来,咱老朱家的大明岂非日不落帝国耶?”

朱棣故作惊叹道。

“那是当然。”

朱高煦自豪道。

父子俩相视一笑。

“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朱棣望着山嵴上空的金色晚霞,感慨道。

半个时辰后,朱棣在朱高煦的陪同下,乘坐马车沿着都司衙门大街走了一遍,最终在万人瞩目之中,住进了真武庙真庆宫。

当天晚上,大概是朱棣感觉到他的大限将至,即将撒手人寰,便要求朱高煦今夜在他旁边伺候。

这一夜,朱棣没有睡好,朱高煦同样也是如此。

父子俩从四十年前的货币与科举改革,聊到了十多年前的铁轨火车。

期间,朱棣以遗命的口吻,要求朱高煦答应了他不少事情。

比如要求朱高煦必须厚待宗室与有功臣之臣,又比如对海外鞭长莫及的地方尽量采取羁縻与实土都司并行的制度。

还比如若沐成平定了麓川,那朱高煦就必须兑现朱棣在永乐年间对勋臣武将的承诺,把沐成移封麓川,按大明亲王封国级别建国,麓川公爵由沐家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爵位传袭同亲王爵。

朱棣还嘱托朱高煦,将来若有其他功臣立下不世之功,可依沐家故事。

次日清晨,趴在床边的朱高煦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发现朱棣还在沉睡当中,脸上似乎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可当他抓起朱棣的左手之后,发现朱棣的手已经变得无比冰凉。

很显然,朱棣陷入了永久的沉睡。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