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大明从今往后不再新建长城(2 / 3)

行营,住了半个月。

就这样,渔阳城逐渐热闹起来,经过数年发展,到永乐二十年时,该城已成为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城。

此后,为适应朱棣及徐皇后每年都要到渔阳避暑的需要,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渔阳建设府邸宅院,渔阳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乾熙元年,朱高煦在顺天府下设渔阳县,以渔阳城为县治,统理周边十六个村镇民政事务。

乾熙三年三月,朱高煦在派出金幼孜去督办修设哨鹿猎苑之事的同时,下旨给工部,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在渔阳县附近温泉河畔择地修建一座行宫。

因行宫临温泉河而建,故赐名温泉行宫。

温泉河的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所以冬日非严寒而不封冻,由此得名温泉河。

“回禀陛下,因温泉行宫占地广阔,宫墙周长近六万步(十公里),至上月底,宫殿区才刚刚完成筑基。”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工部尚书宋礼先是掩面低头咳嗽了一声,接着拱手作揖行礼道。

继续阅读

温泉行宫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其中宫殿区的营造比较耗费时间,也是温泉行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部不敢大意。

朱高煦见宋礼脸色有些偏蜡黄,当即皱眉问道:“大司空,朕让太医院派人给你诊疗,咳疾至今不见好转么?”

“臣谢陛下关心!”

宋礼恭声道:“臣已服药数日,咳嗽较之前好了许多,如今已不再咳血痰。”

朱高煦点了点头,暂且将此事记下,然后看向户部尚书夏原吉道:“大司徒,你刚才说胶县公奏请朝廷拨款修缮长城?”

“正是。”

夏原吉恭声答道。

朱高煦环视殿内六位内阁大臣,朗声道:“自秦修筑长城以来,汉、唐、宋时朝廷也常修理增建,可这样就彻底杜绝边患了么?没有!先是辽,后是金,再是蒙元,皆统领强兵长驱直入,长城诸寨被攻破,莫能阻挡。”

“由此可见,固守之道,不在于长城有多长,城寨有多坚固,而在于朝廷是否下功夫养民、安民!若民心尽归,则邦兴国安,边境自固,此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大同至宣府一带的城墙,朕曾巡视过,从洪武至今已经过五十余年的风吹日晒,多有损坏。若兴工修之,岂能无害百姓?”

“而长城延绵数千里,得养多少兵,耗多少粮饷,才能防守?”

朱高煦见徐辉祖、蹇义、夏原吉、解缙等人皆沉默,于是话锋一转道:“况且,草原诸部已平,燕然、朔方、安北等实土都司卫所已陆续设置,长城沿线不再是我大明的边疆,相较于漠北之地,反而成了大明腹地。”

“臣请陛下三思。”

夏原吉连忙起身行至御桌之前跪下,语重心长道:“陛下雄才大略,臣自愧不如,可未来之事,谁也不敢打包票。依微臣之见,还是谨慎些好,以备后患。”

他的潜台词是说朱高煦虽然打下了草原,也设置了实土都司对草原进行治理,可却无法保证后世之君就一定能守住草原。

若将来草原出了大乱,到时候朝廷又没有长城起防御作用,那麻烦可就大了!

蹇义紧随其后道:“请陛下三思。”

宋礼、解缙二人也相继起身行至御桌前跪下道:“臣请陛下三思。”

如今天下,在面对统一草原威势声望足以比肩永乐大帝朱棣的乾熙皇帝朱高煦之时,还能有如此胆气的臣子,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