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玉还是战死了(3 / 4)

有限,阿里玛城内的制造火铳的条件也有限,所以这些工匠造出来的火铳数量同样有限。

由此可见,帖木儿对伏兵寄予厚望,敏敏不花的围城打援之计也是有道理的。

李景隆所部人数占据优势,又携带着十门车载将军炮。

即便如此,他也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将帖木儿部两千六百多名伏兵尽数斩杀。

没错,是尽数斩杀,没有留一个活口。

因为他没有多余的粮食养这些俘虏!

等李景隆带领援军经过亦力把里城东门进入城内之后,发现只有李远所部以及张玉等将士还在带领城内的百姓与帖木儿部士兵进行巷战。

有了李景隆大军的加入,整个战局立即扭转。

帖木儿知道大势已去,便下令退兵。

可是李景隆岂会放过帖木儿,当即派人乘胜追击。

原本帖木儿东征,出动了三万大军,经过之前与坚守王城的忽歹达、马哈麻一番战斗后,已经折了两千余人,伤了三千余人。

虽然后来他的次子沙黑又从国内带来了一万援军,可实际上帖木儿麾下扣除辅兵外,真正的战兵只有不到三万。

经过与张玉所部二十多日的苦战,以及三次派出伏兵,最后剩下攻城的战兵只有万余,其他大部分士兵皆是冻伤与攻城负伤的伤兵,真正直接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不到五分之一。

亦力把里城被帖木儿大军攻破之后,张玉部与帖木儿部继续巷战,帖木儿部又损失了一部分战兵。

等李景隆率领援军赶到亦力把里城的时候,帖木儿麾下能战的士兵已不足万人,且大多精疲力竭,战斗意志已薄弱不堪。

明军乘胜追击,斗志高昂,帖木儿军士兵只想逃回阿里玛城,不愿死在亦力把里。

由于帖木儿本人行动不便,只能坐在马车里逃跑,马车的速度终究比不过轻骑兵,最终帖木儿连人带车被大明的车载将军炮轰得稀巴烂。

帖木儿麾下士兵见帖木儿被打死,很多人选择了投降,只有随同帖木儿东征的帖木儿次子沙黑率领亲兵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未投降,最终力竭而亡。

亦力把里之战,帖木儿军大败,明军大获全胜。

帖木儿被神机兵用车载将军炮击毙,其次子沙黑战死,其麾下大臣敏敏不花被张玉击毙。

此战过后,亦力把里城周边的地方势力望风而降。

然而,比较可惜的是,张玉被随军的医师治疗了数日,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

在治疗期间,由张玉口述,李景隆亲自持笔,替他写了一份呈给朱棣的奏本,以及一封写给他家中儿女的家信。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金忠说完这些,当即从袖袋里拿出一封信与一道奏本。

李兴躬身疾步将奏本与信转呈给龙椅上的朱棣。

朱棣眼眶中带着泪水,缓缓打开了张玉的奏本。

在奏本中,张玉报告了这次坚守亦力把里城的有功将士名单,着重提及了之前率领奇兵协助他打下亦力把里城的李远,此次又与他共同守城,是一名大将之才,希望皇帝陛下以后可以重用此人。

之后他又提到柳总旗杀民夺粮乃是瞒着谭渊所为,此事他作为主将有失察之责,而谭渊作为柳总旗的直属上级,同样有不可饶恕的失察之罪,但罪不至死,希望皇帝陛下对谭渊可以从轻发落,毕竟谭渊已经为国捐躯,战死在了亦力把里城。

朱棣强忍着泪水,合上奏本,接着拿过张玉的家信。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拆开这封家信,而是让李兴将信转交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是张玉的女婿。

他明白朱棣的意思,于是当着群臣的面,打开了这封信。

在家信里,张玉对他的诸子女们说,当今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