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韩魏既灭秦楚惊,各自商议欲结盟(1 / 4)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赵军的进攻很快到来,内城虽然相对外城面积缩小了一半不止,所需防守的兵力也随之减少,但架不住能逃至内城的兵力本来就少啊,加上中坚力量曲长、校尉的大面积缺失,使得内城的防御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而赵军显然并不会给韩军太多调整的时间,抛石车的石弹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内城城墙上砸,好容易集结的部队随即又散成了花,随即一架架云梯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内城的城头冒出,不待韩军作出反应,赵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通过云梯杀上城楼。一旁的韩军总算是反应过来,刚想要以弓箭逼迫赵军退回,却先被赵军的箭塔逼退。

若说外城之战时韩军还有一战之力,那么到了内城时,韩军几乎已是穷途末路,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即便韩王在身后声嘶力竭地鼓舞着士气。

很快的,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卒冲上了内城城头之上,大半个实诚过后,内城城楼上赵军的数量眼看着就要超过韩军。韩王心中明白,恐怕这内城也即将不守,当下就要往王宫中逃窜,企图利用宫城再做垂死挣扎。

然而让他逃到内城已经是赵军的失误了,同样的错误赵军哪里会犯第二次,韩王这边刚刚有所行动,赵军这头立即有数曲兵马随之而动,就在韩王逃亡宫城的路途之上,两千赵军将其团团围住。

一番枯燥无味的厮杀过后,安坐战马之上的韩王为赵军所擒......

公元前249年秋,赵大举而出,先攻周邑,降魏卒三万,迫秦军退却。遂分兵而攻,以五万大军去魏地,阴得之;更以十五万大军攻韩,韩王力战不退,终为赵军所破,即为赵军所擒。

魏王即降,千里魏地传玺而定;

韩地尽没,而韩王乃降。

或曰:若以千里之魏地与之韩王,赵之攻也,或需迁延数月乃至经年,而战之胜负未必也!

然世之事也,自有其因果在也,处危难之邦,多生艰苦卓绝之意;拥沃土千里,多有骄奢淫逸之心,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也。

韩、魏既败,韩国之求援国书也亦至诸国之手,秦楚乃知受赵之大当矣!

函谷关内,秦王收到消息之时,韩国已经陷落有五日矣,而司马错将军亦已回师函谷,遂与司马错并魏无忌共商其事也。

“我王!为今之计,必先停安陆战火,并集结楚国之兵,方可共抗赵国之虎狼也!”司马错率先发言道。

虽然司马错已经提前知晓了赵军可能有所企图,但看着手中的详细情报和韩王的国书,心中还是不由得慨叹:赵国,真,好大的手笔!

魏境内五万大军,韩国境内十五万大军,再加上迟滞自己的周邑十万大军,整整三十万大军。这还不算河西方面传来的赵军增兵河东郡的消息,而既然河东增兵,齐地的赵军恐怕也进行了增兵,也就是说此战赵军恐怕动用了不下四十万大军。

司马错之惊,不仅在于赵国的果断,更在于赵国的实力。

任谁也想不到,只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赵国便已经长成成了如此的惊人怪物,要知道当年长平之战后,燕国可是派出数万大军便令赵国有亡国之危了。而如今呢,赵国随随便便就拿出了四十万大军。

此消彼长之间,原本独霸天下的秦国,如今倾尽全力也不过集结出了三十万大军,而这还已经是为了楚地孤注一掷、穷兵黩武的结果。

更令众人惶恐的是,赵国的优秀将领是真的多啊!赵括就不说了,毕竟已经是王上了;单论将军,好容易整死一个廉颇,立马就有田单收拾残局;紧接着李牧、任武、赵启、乐间、王樯,一个个后起之秀,直接把各国的将领按在地上摩擦。

身为秦将,年过半百的司马错所感受到的除了窒息便是深深的无力感,甚至司马错有时在想:赵国即便是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