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磨刀霍霍向谁去(1 / 4)

细细算来,除了平北军驻扎燕北,一时半会儿调不过来,最远的也就是归义军了,但归义军都是胡骑,有马速之便,只要自己一道王命, 三日便可赶到邯郸,五日便可直出上党。也就是说自己手里能够调用的大军足足有九万五千人马!

这可是真正的见过血,厮杀过的百战精兵!而且其中胡骑便有三万(长平军中还有一万胡骑),而驻守邯郸的羽林卫中也有足足两万骑兵,陷阵营更不必说了,战力或为诸军之冠!

如此一来, 虽然兵力上少于秦军的十五万人, 但一则秦军老卒在累次大战中消耗甚多,有没有向赵国一般一直拿胡人练手, 战力必然有所不如;二则还有魏国在侧牵制,即便信陵君再不给力,以魏军近乎十万兵卒,牵制个几万秦军还是没问题的。

如此一来,正面对战上,几乎是与秦军一比一在战斗。而自己这方还有李牧这个大杀器在,想不赢都难啊!

当然如果能够大胜秦国,则赵国可以直出河东,占其河西之地,进一步压缩秦国的生存空间,甚至于,赵军都不用大胜秦国,只需将战事拖延下去,让秦国知难而退,对于赵国来说便是胜利。

一旦秦国发现北方攻魏会有赵国撑腰,难以功成,其势必将注意力瞄向南面的楚国!而这正是赵国给秦国布下的陷阱。

楚国弱,弱在其分封之制度, 每每出兵,都是令各地领主聚兵而出,如此一来,各领主派出的将领想的更多的不是如何能赢,而是如何保全自己的兵力!因为赢了,王上不一定会有所分封,但输了自己就没了保卫封地的武力,肯定会被吞并!

但一旦外国势力要侵占楚地时,却又发现楚地极其难打!其中除了地形的原因外,更多的就是因为本土作战,领主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土地,当然会下死力!

这也是为何楚国出国之战屡屡被以少胜多,但王翦灭楚,却一口气要了八十万大军!

显然,秦国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两年前的大胜更会给予秦国极大的信心,只要赵国能将秦国的这轮攻势给顶住, 秦国必将陷入楚国的泥潭之中。

介时,自己在东取齐国之地,再合三晋之力, 便可与秦形成南北对峙。最后不管是用经济实力一步步耗死秦国,还是数路其发共击秦国,亦或是蚕食之,都只是吃法的不同而已了。

这才是真正稳妥的办法,也是最为安全、有把握的战法!

随即,赵括也不再犹豫,果断作出指示道:“秦国数位国君励精图治,方有今日之盛,对于如此之对手,只要其地尚有一城,其人尚有一口,吾等便不当掉以轻心。须知六年之前,吾等还在为秦所吊打,绝不可因一时之胜而小瞧了秦国!卿等且知之。”

四人闻言,纷纷称是,各自心中当然也明白了赵括最后的选择。

果然,赵括随即吩咐道:“命代地归义军,邯郸两万羽林卫经上党,汇合长平军,攻击八万人,入河内备战!”

“至于这主将?”赵括稍稍迟疑了一会儿,他是想要自己亲自带兵的,毕竟这场战极有可能演变成秦赵决战的序幕,但随即还是决定要让手下人出征。

毕竟自己攒点功勋值不容易,连灭两国也不过给自己带来十几万的功勋值,这一场胜算极大的战斗并不需要、也不值得自己耗费十万功勋值去模拟推演。而如果没有系统模拟推演的帮忙,自己哪里会是李牧等人的对手!

随即赵括看向下手的两人,廉颇和李牧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显然他们听闻了八万大军南下,也明白这场战应该不难才是。

但这会儿,却让赵括有点儿犯难了。

按理说,应该要李牧出征的,不仅因为李牧是联魏抗秦的支持者,更是因为李牧的年富力强,让他多去见见秦国的战略战法,对最后的决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