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2 / 4)

快,战停而谈判再开。

而这次的谈判却比当年的五国谈判进展快得多了,因为双方大抵都明白对方的筹码与底线。

秦国虽然占据大义,但毕竟国君新立,大军孤悬还是有风险的,所以虽然有进攻的能力却也是外强中干,想法不过是在弱韩这边榨点油而已。

而韩国呢?地盘就那么一小块,几乎就只有一郡之地了,割地是不可能割地了,再割地国都没得了,所以能给的无非就是些铁器钱粮。

当然,洛都城中楚国和韩国所占的两块地盘,自然而然地归属了秦国所有,这令魏国很是不舒服,即便洛都依然不许驻扎兵将,但被秦国三面包围的感觉还是令魏国不自觉地增加了周邑的驻兵。

不得不说,魏国不愧是表里河山,静静过了三年不到,魏国硬是凭借着这表里河山,将国中兵力恢复得七七八八,带甲之士不下十万。

赵国对于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乐于接受。

随即公元前256年的一场规模并不算太大的三国混战便告一段落,山东诸国再次见识到了秦国的威力,再不敢有轻衅秦国者。而随着秦军再次威震诸国,秦将蒙骜的大名也传遍了诸国。

就连赵括也不免感叹道:“秦将何其多也!”

可不是吗!刚刚好不容易走了一个白起,这会儿又冒出一个蒙骜,等蒙骜杀不动了,刚好王翦差不多就刷好经验可以接替上将军之位了,王翦之后还有他儿子王贲......

打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虽然赵括也明白,区区几个子名将并不能阻止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但却能推迟历史的进程,君不见,真正的历史上,名将李牧为赵国拖延了多久的时间?给我秦始皇帝的统一大业平添了多少烦恼。

暗暗地,赵括令手下的暗卫在赵国境内打探一个名为“郭开”的人,也许只有这位号称“名将之殇”的奇男子,能够给予秦国的将军们致命的一击吧!

新秦王子楚大胆任用名不见经传的蒙骜将军,虽然中间有所波折,甚至蒙骜诱敌深入的战法不为众人理解,朝野内外要求换将的上书如雪片般发至秦王子楚的案头,但子楚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坚定地使用蒙骜。当然其中更多的是对于已故秦王嬴稷的信任。

而蒙骜最终也不负秦王子楚的信任,以最小的代价便取得楚地决定性胜利,无疑是让秦国朝野一片哗然。在称赞蒙骜将军威武的同时,也一个劲儿地夸赞这秦王子楚的独到眼光。

秦王的位置算是坐稳了。

大危之中有大机,自古从来如此。

而就在秦、楚、韩三国酣战过后,原本看戏的赵国却突然有了动静。

邯郸城中,原本就在一级战备的羽林卫、陷阵营所部约两万人,突然消失在了邯郸城中。当然,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各国的细作虽然发现了此情况,却也没有太在意,毕竟每年赵国都会轮换去代地杀胡,这在诸国已经不是秘密。

当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各地细作还是将此情形传递回了各自的国家,只是用的不是日行千里的信鸽,而是人腿。

但紧接着,不对劲的事情发生了。

代地之军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作为主力(甲等营)的两万代地军消失在了代地,同时代地各军收缩阵线,作防御状。要知道,此时距离羽林卫和陷阵营的消失不过一两日的时间,一两日的时间这两只部队万万不可能赶到代地进行换防。

两万主力大军,突兀地消失在了赵国的代地,这可是大事儿!

但很可惜,代地直面胡人,又以贫瘠著称,各国几乎都没有在代地安排什么细作,对于这件大事儿几乎没有察觉!

因为消息的传递的问题,等各国收到邯郸细作关于羽林卫消失的情报,再要代地为数不多的细作进行核实,再发现赵军的异常,随后往总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