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东出函谷秦军藏(1 / 4)

白起还待为相国解释一番,秦王却将他拦了下来。

“寡人已知将军之意,此事却是寡人急于复仇于赵,为仇恨与利益蒙蔽了寡人双眼,思虑不周之下,方有如此之妄想!”说着秦王对着白起便是一礼,说道:“若非将军明辨是非,寡人险些误国误己,几成大秦之罪人矣。”

一旁的范睢和公子子楚见状也慌忙拱手而躬身。

白起骇然,赶忙双手抱拳并将身子躬得更低,口中慌忙称道:“末将万死不敢受我王之礼也,此皆是末将份内之事,且我王拳拳之心皆是为我大秦之东出也,何错之有焉!”

秦王缓缓直起腰来,又双手托扶起白起,说道:“此伐河内之战,便照将军之战法施行,寡人与相国在将军后方,全力支持将军!相国,你说是吗!”

“诺!”范睢赶忙答应着。白起所言似乎也蛮有道理,范睢明白自己这是做了件蠢事,而秦王虽然出面保下了自己的颜面,但也在最后敲打了自己一番。

范睢赶忙顺着秦王的话对白起一躬身说道:“上将军,咸阳所备之、粮草军械即刻起运,下官亲自督运,定然不会误了战事,后续大军之需,只需言语一声或是书信一封,下官定亲自为上将军尽速办好!”

“如此,多谢我王与相国了!”白起说着又是拱手一揖。

就这样,一场风波在秦王的主动认错下消弭于无形。

后世者称,此次军议或为秦王故意为之,一则斩断了文官集团试图向军队伸出的触手,二则部分地修复了白起因长平之战而受损的威严,三则通过一拉一踩再次确立了以秦王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而支持这一观点的最有利的证据便是:白起大军所需粮草军械,仅在短短七日时间便走完了本应至少十五日的路程。很难不让人认为是秦王故意将军械停在半路的。

当然,这些猜测毕竟都只是猜测,要知道它的答案,恐怕只有问一问秦王本人了。

只是如今,白起已经拿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正马不停蹄地赶往函谷关。

秋老虎把山间的风压在了脚下,本应高悬的旗帜,也没有出现在队列之中,一队队身着黑色甲胄的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趁着夜色开出函谷。

虽然没有清风相送,头顶却又明月照路,只是这路......却不知是通向荣誉的殿堂或是阴冷的鬼蜮?

......

“我王!”李毅匆匆忙忙地走入宫殿,对着赵括一礼,说道:“函谷、河内等地,各有羽林卫急报。”

闻言,正无精打采看着一封又一封竹简奏疏的赵括一下子惊醒。随即直起腰杆子,看向了李毅,果然后面还带着一卷卷的竹简,这要自己看得看到啥时候去?

“不要动不动一有事情,就把所有的原始材料搬到龙台宫来,都让寡人看了,还要你这个主事的作甚!”赵括一脸无奈地说道:“捡重要的说!”

“诺!”李毅也不敢反驳,立即应诺了下来。

随即,李毅开始汇报了起来:“函谷关羽林所属细作查明,函谷关内秦国大军,已于五日前消失,去向不明!”

“河内郡细作发现,在泌水东岸发现有较多秦军探马,甚至与魏军已经有过摩擦,而在轵城城内也发现秦军细作频繁活动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秦军大军所指恐怕便是轵城。”李毅分析道。

“泌水东岸和轵城有探马、细作,就能断定秦军进攻之方向?”赵括有些不相信,秦军既然是消失而去,去向既然已经不明,可又怎会如此简单地被找到攻击的方向?

要么,秦军主帅是个棒槌,要么秦军如今所展现的这个方向就是骗人的!

“秦军主帅何人?”赵括继续问道。

李毅略略思索回道:“目前暂不明也!因十五日前,白起已视察之名曾在函谷出现,然三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