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鏖战三日,赵括危矣(2 / 4)

二日午后,赵括手中便只剩了五百最后的预备队,城内原本的五千人除了五百预备队外,被赵括分成了三批进行轮换:一批在北门鏖战,鏖战之后被撤下到城中进行修整,而休整好后便去东西二门换防,而东西两门换防下来的将士再去北门鏖战。

即便有所轮换,但面对如蝗虫一般的燕军,防守的赵军也只能每四个时辰换班一次,以使面对燕军生力军时,赵军也是最新换上来的精力较为充沛的一批战力。

而随着北门血肉消磨,赵军主力损伤也颇为惨重看,从四千五百人锐减不足两千人,且个个带伤,疲惫不堪!

然而,要说最累的还得属赵括和赵启。

因为兵力的短缺,赵括和赵启不得不轮流着带着亲兵们去救火,哪里最危险,哪里燕军最多,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赵启的一个锤子已经遗失在了某次激烈的战斗中,到了第三日的午后,赵启身上的铠甲已经有了多处的破损,护心镜甚至都已经有了破损,头盔之上更是满是剑痕,身上、手臂之上为箭矢和刀剑所伤之处不下十余。

最重要的是,三天两夜不眠不休,赵启已经到了极限,几乎随时都有可能倒下,赵括不得不强行将赵启踹去休息,严令他第二日辰时方可回返城墙。赵启也知道自己再留在城墙也起不了大的作用,还不如先回去休息好,方有气力再战。

赵启下后,全部的压力来到了赵括的身上!

一个银色的身影,挥舞着一把巨刃,总是出现在最为密集的战斗中,每次刀光闪过,都有一片血花洒落,更激起赵军阵阵的欢呼,战力似乎也随之增强了不少。

燕军的都尉显然也发现了挥舞巨刀与巨锤的赵军战将,更是组织了数次针对赵括和赵启的陷阱袭杀,可惜战场在城楼之上,箭塔也被赵军破坏,唯一可行的陷阱也无非就是多上一些将士,换上一些稍微精锐的将士,可这对赵括与赵启来说根本没有意义,无非是多挥几刀而已。

然而,随着一名被赵括击落城墙,却侥幸未死的燕军校尉的汇报,燕军也终于知道,那个挥舞长刀的银色身影,居然是赵国上将军——赵括。

消息很快传到了燕军卿秦将军的耳中,一个针对赵括的计划很快形成。

为此,卿秦亲自向国相栗腹汇报,请求东西二门大军配合开展进攻,以吸引赵军兵力,为后计划做好铺垫。

于是,很快东西二门的燕军同时收到了进攻的指令,同时燕军后阵的五千人也悄悄运动到了前军位置,而本应在戌时换班攻击的燕军也被唤醒。

日落时分,东西二门终于发起了开战以来,第二次的大规模进攻,与之前的千余人的试探进攻压制不同,这次进攻一来就展开了阵势,东门派出了五千先锋,西门也派出了三千的军力,倒不是不想再派,可是受限于地形,再多派也只能在同袍身后排队,根本展不开。

而战场也是一瞬间便进入了白热化,燕军两路的士卒眼见着北路同袍打生打死,自己却只能在一旁看戏,心中别提多憋屈了,炸一听着军中呜咽的集结号角,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纷纷摩拳擦掌地暗暗发誓要给赵军好看!

登上城楼,攻破鄗城,生擒赵括,指日可待!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崎岖的道路不仅让他们部队施展不开,更是限制了他们开进的速度,于是一个密集而缓慢前进的队列,正是了赵军弓兵和床弩最喜欢的阵型,一通箭雨之下,赵军便倒下一片,而床弩更是一发便是一长串。

然而燕军却又不得不保持这样的阵型,否则先行到达的步卒便成了赵军步卒的菜了。只能硬着头皮,迎着箭雨,顶上城头......好在,燕军的兵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酉时三刻,刚刚被唤醒的燕军也运动到了鄗城北门之外,很快在都尉的指挥下,加入了对北门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