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信陵惊异,廉颇诈魏(2 / 2)

们对于守住光狼城有着绝对的信心,不然我军行进途中不可能不受到骚扰与阻击。”廉颇缓缓地分析道。

“此言有理,新败之军,若无守城之把握,理应迟滞敌军,以换取加固城池,等待援军之时间。”信陵君点点头同意道。

“若秦军以重兵驻守光狼城,同时吸引我军攻击光狼城,而遣一旅之偏师,或从南部界牌领而北上、或从北部小东仓河而南下,或南北对进,突破并占领已经破烂不堪的西岸壁垒,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我大军孤悬西岸,后路被断,粮道断绝,援军无望。秦军或缓缓收缩包围、或是大胆穿插分割,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全军覆没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廉颇做了一个合围的手势,神色低沉地继续说道。

信陵君听闻廉颇半真半假的分析,一下子也跌坐在椅子上。

廉颇之所以半真半假地诉说前线的形式,一是要夸大赵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减少秦军围歼赵军的难度,从而方便后续突出秦军的危害;二是他远离战场,不可能完全知晓前线的情况,大体不差细节略微不同,更能增加可信度。

信陵君坐在椅子上,大脑飞速地思考着:首先廉颇将军所说的真实性有多少?应该是可信的。

作为赵国大将,长于战事而短于政事,更是拙于纵横之术,即便赵国想要说服我国出兵相助,也应该派一员能说会道的大夫前来,而不应该派前线的主将前来,得不偿失。

若是出兵,廉颇将军必然随军,战场上若是情势不对,我军势必先拿廉颇将军祭旗,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换是我,漫说只是出兵援助,就是用十万大军来换,也换不了我军的上将军。

既然廉颇将军所说是真,那么接下来就是我国要不要出兵助赵的问题了。

不出兵?秦军灭赵之主力,进而得上党地区,实力进一步增加,此是我大魏不愿意看到的。且秦东出之路,我大魏国首当其冲,待秦消化了上党地区,或直下邯郸,或攻大梁,则再无可抗衡秦军之力矣。

出兵?与赵会击秦军?解赵军之困,而重创秦军,此自是最佳。然秦军仍有脱逃之可能,则秦脱逃之后必迁怒于魏,为赵火中取栗,此智者不取也。

所以,要不要出兵?

要!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出兵!以及赵国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