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奖励(2 / 3)

过河卒 莫问江湖 3546 字 2024-07-31

天渊,‘传国玺’在你的手上?”

齐玄素取出“传国玺”交到天师的手中。

天师把玩着“传国玺”,好似在把玩张家代代相传的“阳平治都功印”,然后又望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天师忽然说道:“如果说得到‘传国玺’意味着受命于天,那么久视皇帝现在丢了‘传国玺’,是不是意味着天命已失?”

齐玄素忽然想起那个预言:帝冠落地,君王梦破。前赴后继,血染山河。天崩地裂,世事新说。

天师接着说道:“我的意见是先让张大祭酒跟程大祭酒谈一谈,探一探朝廷的底。不惠,这件事交给你来办。”

张无用点头应下。

“不惠”便是张无用的表字,出自《荀卿》: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

天师又望向慈航真人:“止生,我记得你的师妹也在帝京,与晋王的关系不错,还有你们慈航一脉,在帝京多有布置。你这边也摸一摸朝廷的态度,我们搞一个双管齐下。”

慈航真人应道:“是。”

天师道:“如果朝廷真有意愿去谈,我会亲自出面跟紫极大真人谈,如果紫极大真人不方便出面,他的使者也行。至于地点嘛,我不去帝京,就定在成德治下的金陵府大报恩寺,这是个谈判的好地方,顺带让儒门的人做个见证,当年玄圣和张祖也曾在这里与朝廷谈判,不过那时候还是大魏朝廷就是了。”

“成德”是张拘成的表字。

一个反直觉的常识,大报恩寺并不属于佛门,而是属于儒门,早在寺庙建立之初就是如此了。

天师收下了“传国玺”。齐玄素有点舍不得,不过考虑到天师早早就把“青云”和“归藏灯”给了他,齐玄素也无话可说。

小殷看这个老爷爷挺慈祥的,一点也不像老张,倒是敢于放肆了,主动表功:“这是我拿到的,你们怎么不问问我的意见?”

然后小殷奋力挺起胸脯,双手叉腰,很是自豪的样子。

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了,不知道天师过往经历的人,的确容易被天师的外表迷惑。能跟国师、地师分庭抗礼多年的天师,该杀伐决断的时候,从不会手软。天师年轻时多半是个笑面虎,整天没事就面带微笑的那种,对上敌人也要微笑,谈笑杀人,看似阳光开朗,实则腹黑狠辣。老了之后,“面具”八成已经长在脸上,卸不下来。

齐玄素一边在心中腹诽天师,表面上还是装出严父的样子,开口训斥道:“小小年纪,你懂什么,还不住口!”

天师没有理会齐玄素,而是和颜悦色地问小殷:“万妙,那么你的意见是什么?”

小殷好像天生就有讨长辈喜欢的本事,哪怕天师也不例外。同样的事情,齐玄素这个成年人做起来只会招人厌烦,小殷做起来就讨人喜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先天圣体”。

小殷想了想,说道:“我不懂这个,我只知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功不抵过,过不否功,这才是赏罚分明之道,既然是我从那个辽王手中拿到了‘传国玺’,那么我就是有功之人,应该给予奖励。”

齐玄素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表面上还是要做个样子,义正辞严道:“小殷,你给我住口!谁教你的这些混账话?为道门做了一点事,就满脑子想着要功劳,岂不闻‘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你的奉献精神呢?”

天师打断了齐玄素:“你住口,谁说万妙说的是混账话?万妙说的没错,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才是长久之道,提倡人人只讲贡献而不求回报,那是不能长久的,也许一年两年可以,十年二十年也勉强维持,可如果几十年上百年呢?那是会被反噬的。人心似水,总往低处流。”

齐玄素只好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