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志同道合者众(2 / 3)

明左 鹤城风月 3330 字 2021-10-15

吃饭,根本没有什么太过于专业的研究。

各种农书著作,里面讲的内容也更多偏重于农业设施的建设,以及最基础的育种方法。

但育种和育种之间的区别,在没有生物学、基因学支持下,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懂得里面的奥秘。

左梦庚要说的,就是这个。

“并非巧合,庄稼和人一样,有的强壮,有的孱弱。人中强壮者,生病、受伤的几率就小,康复的也更快。孱弱者则相反。既然如此,晚辈就想着,在育种时,为何不选长势良好、经历灾害依旧完好的种子来培育呢?这样培育出来的种子,长出来的庄稼是不是比一般的种子要好?”

大家听的入了神,却也没有反驳。

虽然他们不懂其中的道理,但听着似乎真的像那么回事。

侯恂是个干实事的,道:“不知此法可行否,待到了京师,老夫亲自与司农寺分说。倘若可行,推广天下,乃万民之福啊。”

众人纷纷颔首,均觉大善。

唯独左梦庚失笑,知道根本做不到。

侯恂眼尖,看的分明,却不愿放过他。

“贤侄,但有所言,为何不说?吾等所求,不过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此法如有何疏漏之处,正可由你查遗补缺。”

被找上门来了,左梦庚避无可避。

一咬牙,只得下重药了。

“依晚辈之间,此法不管成与不成,都不可能推广天下。”

众人大奇,不知他为何有此论断。

刘宗周更急,道:“说说你的道理。”

左梦庚环视左右,甚至还看了看周围,发觉下人仆役都离着很远,才开了口。

“当今天下,土地大多集中于皇家、勋贵、地主之手。这些人兼并田地以肥私。只靠如今之产出和剥削,已经可以满足奢靡享受。便是不足,继续兼并便是。哪有什么动力提升田亩产出?”

一席话如同秋风扫落叶,瞬间冷了气氛。

依旧没有人反驳左梦庚,因为大家都知道,他道出的是真相,而且很残酷。

之所以说地主阶级在这个时代是阻扰进步的障碍,并不是指地主兼并土地有多么大的危害。

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问题,一提及,土地兼并就是重点。

事实上,在左梦庚看来,土地兼并能够成为大问题,是有前提条件的。

最先决的条件就是,广大的百姓被锁在土地上,必须依靠土地来生存。也就是说,土地是广大百姓的唯一生产资料。

当土地被抢夺后,百姓必然面临生存的压力。

其次,就是土地的兼并并没有带来农业的发展。

经历过后世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才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正确出路。

但问题是,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目的只是为了抢夺财富,并不会在农业生产上进行任何的投入。

反正靠着抢夺来的土地就可以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地主阶级怎么会有意愿在农业生产当中投入成本呢?

当天灾出现,农业减产时,地主阶级的做法并不是想办法提升农作物对抗灾害的能力,而是继续扩大土地兼并,依靠数量的优势来弥补产量的不足。

最后的一点小问题就是,落后的封建社会没办法满足更多的人口在脱离农业之后的生存。

农业社会的生产比较单一,行业种类不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

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之后,并不能从其他的地方获得生存所需,最终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这就是这个时代残酷的现状。

即使有给农业增产增收的办法,但掌握着土地的地主阶级并不会去做。

这也是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时代大农场主的最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