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6章六乡六逐,文人武人(3 / 4)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15 字 12个月前

普通出身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军功封侯拜相,而且军功的大小、质量,直接决定军士未来的政治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商鞅重法,将服兵役当成是国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但在此基础上,他又不忘许以重利。反正都要服兵役,不如积极参加,奋勇作战,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出身。

『汉承秦制,亦勇于军战,兵革大盛,方有驱逐匈奴,追亡漠北之战。』斐潜仰着头,望着茫茫的戈壁滩,似乎在看着在漫漫黄沙飞舞之中,那卫青和霍去病以及其他羽林卫的身影。

汉刘邦取得天下后,也继承了秦国的大多数制度。军功爵制在西汉初期依旧是不少平民改变人生的必要之路,而且从西汉初年官员阶层的成分来看,在朝中身居高位者,大多都是功勋武将的后人。当西汉面临匈奴这个敌人时,便意味着战争不会结束,便必须靠武将上阵杀敌来维持国内的安全和稳定。

『直至孝武,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斐潜笑道,『子义可知,孝武帝其罢黜之百家,并非仅是罢治申、商、韩、苏、张之学也,而是罢黜豪强地主,军功勋贵……』

太史慈瞪圆了眼。斐潜说的这个事,和太史慈之前所知的完全不同,打压豪强地主,太史慈还多少能理解,可董仲舒所言的百家不是针对着文人么,怎么就忽然拐了一个弯到了捅到了军功勋贵身上了?

『便如西域,』斐潜指了指西面,也喟叹一声,『亦如吕奉先……』

太史慈若有所思。

因为当时大汉经过文景之治,修生养息,原本第一代努力奋进的军功勋爵,已经走向了腐朽与没落。他们的子孙不能再给百姓安全和保障,也不能成为国家的屏障和栋梁,甚至是妨碍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安定,成为了封建王朝之中的累赘,不仅不能有效加强统治阶级的管控,而且还不利于君主加强集权。

所以在汉武帝掌权后,对待这些堕落的功勋武将,采取了打压政策。一方面,汉武帝认为『武功以显重,文德以行褒』,开始提拔一些『文学之士』充当官吏补充行政需要,从而改变了功臣武将掌权的局面,而另一方面,汉武帝还重用布衣,提拔一些寒族人才,诸如桑弘羊、司马相如、朱买臣、卫青等人作为重臣来对抗原本的勋贵。

东汉光武帝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深有体会,知道割据地方的都是军阀,所以光武帝也开重文抑武,尤其是对于关西之地重点防范,自此以后,东汉王朝的军将武人便很难进入到核心统治圈子中。

至此,轻武而重文的格局逐渐形成,轻军爵勋贵而重经书世家的模式,一直持续到了唐末,然后在一顿嘎嘎乱杀当中,庞大的世家衰弱了,倒了下去,更多新兴地主阶级又站了起来,围绕着土地这关键性的生产资料的轮回,持续了千年。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若是将这个『大势』,换成是土地所有权,也是同样说得通的。

『子义,吕奉先之西域事,汝以为如何?』斐潜问道。

太史慈一愣,抬头看了斐潜一眼,『这自然是主公一言可决。吕奉先有罪,当罚。』

斐潜微微笑笑。太史慈这话有意思。太史慈其实多少明白一些斐潜为什么还留着吕布的性命,因为太史慈自己也是武将。

斐潜眺望着远处,『既如此,子义当以何定西域靖安,展大汉雄风?』

斐潜问的话似乎很简单,但是太史慈头上却微微冒汗。

太史慈比吕布懂得更多一些,因此他多多少少知道了斐潜的一些意思。

吕布就像是汉代早期的那些武将勋贵,然后慢慢的腐化和堕落,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像是汉武帝那样搞一个什么董仲舒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也能去除,但是带来的影响并不是杀那么一两个人就算是完事的。

霍去病即便是多活几年,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