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融入其中还是对立(1 / 2)

大宋武侯 清墨弄鱼 2397 字 2021-07-10

“仔细说说!”

一到重点,包拯就听出来了些许的意思,立马开口让苏云继续说下去。

“包公,某的想法是这样,让朝廷在汴梁城外划出来地方,然后雇佣灾民做工,去建设灾民的住所,也就是给汴梁再建外城,而雇佣灾民的工钱,就以粮食结算。”

“到时候,等这些灾民可以自己生存了,朝廷也就不再需要支出更多东西了。”

这种情况下,能够让灾民形成内循环体系才是最适合的,朝廷的介入最好只是一个促成内循环的媒介,而不是让朝廷和灾民间形成一个无解的外循环。

而且真要说起来的话,这个大宋的基础建设,确实还差了很多。

在某些情况下,基础建设可是推进整体发展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作为一个真正体会过疯狂建设国家内部基础时代的人,自然知道这玩意儿应该怎么去玩!

包拯眉头紧皱,思索着苏云说的这些东西。

如果说单纯的以工代赈,那自然也无所谓,可是苏云提到了一件事情!

建设外城!

这件事情绝对不是随意就能决定的!在这个用城墙划分城池的时代,一旦要建设外城,那就代表着要建设相应的军事防御单位。

最起码,这件事他不能决定!不经大朝会,想要在汴梁建设外城?想找死了么?

朝堂上那些嘴是吃干饭的?喷你一个怀疑人生那都不算大事!

若是在他朝,说文人言官的嘴巴能杀人或许会是一句玩笑话,可在这个文人势力空前强大的大宋,这话绝对不是玩笑,而是写实!

苏云虽说有着官身,但本质上依旧是个没有怎么接触朝堂的人,想不到这一层干系自是正常,但有一点却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除去赵祯召其上朝外,他绝对没有更多办法上朝。

也就是说这事情说到底还是落在了包拯身上。

“此事……”

“建外城之事就莫要提了!”

且不说能不能过得了大朝会,就算能过得了那也是不知多少时间后的事情了,于现在这情况而言,根本没有丝毫助益。

而且说不准再耽搁一二,到时候这群灾民会闹出来多大的事情都说不准。

苏云到底是经过事的,包拯话刚说完他就反应了过来。

看包拯这样子……应当是朝廷的问题了,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

“包公,你看……就地安置灾民,这个如何?”

毕竟只是一个名,既然这样不行,那换一个说法不就好了?反正内核还是那样,没有任何变化。

虽然只是换了名,但真要提起,这个连普通的朝会都不用过,几位宰辅商量一下就完全可以解决。

“可!”

包拯抬眼看了下粥棚前还剩下为数不多的灾民,双唇轻抿。

“苏云,好好去看着你的事情,这边事了老夫要去找人商议一下,这两日就把这事定下来。”

事关灾民,拖不得,能够快点弄完自然最好。

至于找什么,那还用得着想?自然就是富弼了,两人一起,也总比一个人去上奏要好得多。

苏云一瞬间还没反应过来包拯说的什么,他刚想开口就看到了包拯看着那个已经空了的粥桶的眼睛。

粮食!

没错,就是就是粮食!如今他的事情又怎么会有其它事情呢?

“包公,某知道了!”

回了一句,他就立马转身离去,大概估算一下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要是这么长时间,王韶他们二人还没敲定一切,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正如苏云所想,王韶和苏轼二人,本就是执行力极强的人,又怎么会弄不好这么点的小事?

不仅如此,苏轼更是趁着拍卖开始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