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怎么样了?(1 / 2)

大宋武侯 清墨弄鱼 2337 字 2021-07-10

以拍卖的模式去处理这一批棉布以及日后棉布的配额,这是苏云所想到的能够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同样的,也是因为决定权在苏云手中,所以拍卖会开始后他也只能默默离场。

当事人不露面,也是对拍卖会所有参与人最为公平的。

这基本上都已经算是一个默认的潜规则了。

离开拍卖会,苏云就直接往汴梁城外而去。

灾民的赈济,本来就不是能够在汴梁城内完成的,而且有那么多的人,真要是都挤进了汴梁,那汴梁里的常住人家还怎么过日子?

这也是包拯早就给他仔细嘱托过的。

毕竟在包拯眼中,苏云就是一个没有经历多少事情的孩子,这样一下子让他去负责灾民的赈济,应当很难应付得了,所以他在早些时候就扯住苏云的耳朵将赈济灾民的要点一一嘱托了,堪称是事无巨细!

而且不止如此,他还特意抽调了一群有着赈济经验的小吏出来,可以说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就算没有苏云,整个赈济的队伍也可以正常运转。

他之所以让苏云去主持,更多的就是为了让苏云好好学学这里面的东西……

而现在正好是中午,若是苏云过去的话正好可以看到包拯指挥的赈济。

正值中午,汴梁大街上也看不到几个人,再加上赈济安排的地方本就不在汴梁城外主要的通路上,所以人自然是越来越少。

走得时间稍久,苏云就越发感觉到了汴梁的多样。

与那些常去且常见地方不同,即便是这个大宋最为繁华的地方,也有着冷清到走出很远也看不见一个人活动的地方。

也并非没有人,毕竟他也看到了某一家屋顶上偶尔冒出来的炊烟。

“这也和后世差不了多少啊……”

轻叹一声,苏云左右观察着。

百姓、民生始终是这个时代绕不开的存在。

而在汴梁这个地方,却依旧有着许多贫苦人家,这个大宋究竟如何?确实是还有待考究!

单单一个文人在大宋所受的待遇很好远远无法概括整个国家。

要知道即便是历尽了隋唐五代,科举真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大宋,能算得上文人的读书人也是真正百里挑一的存在!

真正的文人,绝对不是你说看了一两本书或者认得了几个大字那样的!

普通人中,一县之地,读书人也就只有那几个学堂才有,更甚至于西北那边,一县甚至两县才有一个共用的学堂!

就这么个情况,读书人能有多少?而文人,那也是最起码要过了解试的才算,更不用说什么省试殿试了。

至于过解试的难度有多大?且看那个名为范进的读书人!

在整个科举的过程中,每届所刷下去读书人,又何止九成?直到最后,能够东华门唱名的,那绝对是大才中的大才!

换一句话说,整个大宋,文人就是一个组织,但这个组织,不是你单单看两本书就能够进的!

这会儿,苏云感受到了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无他,这种情况简直与千年后的所有大城市一模一样。

不过好在入眼的还是大宋那特有的单层建筑。

可是这种感觉,很快就被那排列有序等着领取赈济的灾民彻底打散了。

这是何等的组织能力!即便在后世,想要将这以千计的人群组织起来,也是极其困难的,更不用提现在眼前的这些灾民还这么整齐了。

往往受过大灾的百姓,其中定然不会少那种喜欢搞事的刺头,可看现在这样子,哪里像有刺头的?果然包拯还是包拯,确实有着一定的能力!

苏云一路走着,那些排队的灾民也是偶尔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但也没有人去站出来说什么职责他插队。

毕竟单单看苏云那一身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