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他乡与故知(1 / 2)

有故事的干货 辛陨御 2259 字 2020-11-29

不要急着置疑,本章的名字没有打错,这一章说的就是,他乡,与,故知。我们两个大连人在杭州,这个他乡是成立的,至于故知嘛,当然就是说我们遇到了老朋友。当外乡和故知遭遇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您往下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朋友圈,抵达杭州之后我们惊诧于这和冬日不符合的温度以及遍地开的正艳的梅花,于是一个没忍住便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并配上了青芝坞的定位。

朋友圈嘛,你懂得,我们期望得到的反馈是分分钟钟上百个点赞,或者是有朋友感慨我们又出去旅行了,顺带满足一下我们小小的虚荣心,然而……在一众留言之中,有条留言杀出重围,成功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你们也在杭州啊?我们也在,不如找个时间,聚一聚。”

这条评论来自于我们的一位“老”朋友,这个“老”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我们确实认识的时间也蛮久了,算是故交,还有一层意思是说,这位朋友的年纪比我们年长许多,算得上是忘年交了。按照辈分来说,我们应该称呼这位朋友——徐姑父。

徐姑父和我们家的渊源开始于我爸爸那边的交情,我父亲的朋友是徐姑父的内弟,也就是说徐姑父是他的姐夫,徐姑父有不少的营生,其中有一项是做装修。那时候我父母的老房子需要翻新,于是爸爸的朋友就介绍了徐姑父给我们认识,熟人好办事,很快,我们就熟络了起来。再后来我和张先生的小窝也需要装修,便又联系了徐姑父,再后来工作室又要装修,一来二去的,我们和徐姑父的关系反而变得很熟络。

我们当真不知道徐姑父也在杭州,按照以往来看,他应该在大连过春节才对。我们正在纳闷,徐姑父的语音电话就打过来了。

原来徐姑父的女儿——我们应该叫妹妹——在杭州工作,因为假期短,所以徐姑父和姑妈就来杭州看望女儿,也顺带当做旅游了。徐姑父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然后就询问我们的位置,两方人马一番沟通发现,巧了,姑父他们在游西湖,我们在青芝坞,距离竟然并不远。择日不如撞日,我们当即就决定,来一次偶遇。

姑父和姑妈春节前就到了杭州,徐家妹妹已经在杭州工作多时,相比于我们两个刚刚抵达的游客,他们自然而然的把我们归类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分类之中,然后就是一番寒暄,死活不让我们移动半步,让我们在青芝坞等等就好。

等待姑父一家子的时候,我们不敢走远了,便就在青芝坞这边找了一间咖啡店,安静的坐着,等待着。这里顺带插播一句吧,杭州这边盛产茶叶,尤其是龙井茶更是出名,青芝坞这一带,不管是民宿还是咖啡店都售卖茶叶,茶水,而且几乎都有自己的茶园子。在杭州市内的茶园子规模还算是小的,不像是城郊那边,大片大片的茶园,一年四季,绿意盎然。这边的龙井可以点一杯,滚水冲开,之后可以蓄水,慢悠悠的就可以过一整天。

我们喝着龙井,望着天,不多时,就等来了徐姑父。姑父是一个人来的,姑妈和妹妹去往半山腰的植物园转转,晚上再来和我们汇合,原本是很简单的路程安排,没想到却成了我们两波人马无厘头的相遇的伊始。

青芝坞这一条小街,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头走到尾少说也要半小时。我们起身去寻姑妈和妹妹,却不曾想她们也在往这边走,来寻我们。我们给出一个地标,她们不知道是哪儿,她们给出一个地标,我们刚刚错过,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两拨人在一条路上往返转折,不知道彼此错过了多少回。等到我们终于汇合的时候,太阳都偏西了,也是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

所有人集合完毕颇费了一番功夫,在餐厅门前等位的时候,我们闲聊着天,其实我和张先生是第一次见姑妈和妹妹,之前在大连,只见过了徐姑父,没想到到了杭州,反而把一家人都见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