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悬棺习俗(1 / 2)

回到阳间之后,江小刁急忙去给李堂配和小瑜施法换魂。

这次可就万万不敢再大意了。

几人从客栈出来,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江小刁结结实实地布了三重奇门遁甲,又让赵天赐和白尔仓守在外面,这才敢施法进行。

这一次进展的非常顺利,不仅李堂配复原了,小瑜也获得了人身。

接下来,就是去找祖龙墓了。

赵天赐说的不错,祖龙墓的入口确实是在骊山。

十几天之后,终于被她们找到了疑似地点。

这段时间以来,按照赵天赐之前的推论,又用上了江小刁的奇门遁甲推算可能性,她们把目光锁定在一片山岩上。

这片山岩上,密密麻麻地挂着藤蔓。

几人爬到了山顶,用吊篮把赵天赐慢慢地往下放。

赵天赐没下坠一段就拨开藤蔓,用个小锤子上下左右的敲打。

下降到差不多三分之一高度的时候,赵天赐示意停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把耳朵贴在岩壁上,又用锤子轻轻敲打了几下,然后示意把吊篮朝左边移动。

横着移动了大概一丈半远,赵天赐仰起手,对着上方示意,找到了一个洞口。

按照之前的计划,将绳子固定在树上之后,几人分别慢慢从上面垂了下来。

看上去这就是一个狭长的山洞,只不过被外面的藤蔓挡住,极其难被发现。

若不是江小刁通过奇门遁甲的天罡方位锁定这片山岩的话,估计再过多少年,这里都不会被人找到。

山洞看上去普普通通,几人向内走了也就一炷香的时间就走到了尽头。

这个山洞的最里面也不大,只有一间房子大小。

里面有一具石棺。

赵天赐去细细检查了几遍,这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石棺,主人也不是什么达官显贵,最多不过是有点钱的小地主。

许久之后,赵天赐失望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可能错了,这里并不是祖龙墓入口。”

李堂配不甘心地问道“那这里是什么?”

赵天赐答道“崖葬。”

说完便讲起崖葬的来历。

崖葬又名悬棺葬,包括悬棺葬和崖洞葬。

利用天然岩缝或人工木桩把棺悬置在峭壁之上,或者将棺森林放在天然或人工凿成的岩洞这中。

悬棺葬的葬地都是选在面临江河的绝壁高岩上,其葬具多为船棺,长度为2-3米,宽约半米多,形体似一只船,分为头、尾和仓三部分,头尾翘起,仓为棺柩,安放尸体。

崖洞葬通常也是选在面临江河的峭壁之上,区别在于这些悬崖峭壁上又能够容纳棺材的葬具。

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

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属于露天葬的一种。

这处地点极为典型的崖葬。

崖葬习俗很早就在濮、越、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

与其他地方相比,此处的崖葬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

唯一令赵天赐觉得有点奇怪的就是,尽管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悬棺,但多是在南方闵越之地或是蜀地。

而且即便在这些地方,基本上也都只是少数民族才会使用崖葬。

中原汉人几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

而且崖葬因其工程艰险,耗资巨大,也只是在贵族中盛行,普通百姓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至于讲究“入土为安”的汉人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