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坐而论道,明心见性是修行;花开两朵,剑气二宗各不同(2 / 2)

。”大光头声若雷鸣,吐气成风,将那修行一事娓娓道来“心为气之本,气为心之用。”

这一通玄而又玄的讲述下来,只若是前世的修仙法门或是佛家禅理一般,以张元的智力要听懂并不是难事,可这么晦涩的道理法门要怎么应用到实际修行上?

总不能真个去修仙吧?

随着巴伯顿的进一步讲解方才恍然大悟,这所谓的心之道其实就是感悟人体内部气脉循环并与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气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魔力,或者说生命能量,气潜藏在一切的生物体内,只是有些个体生命强度不够,有些个体感知不足,难以察觉和运用这股与生俱来的力量。

武僧们打磨身体自不必说,而他们所修习的静思、禅定等等手段,都是为了感受到气的存在并更顺畅的操控气的运转。

这就是所谓的心之道,而武僧们常有的诸如戒律、誓言、宏愿、乃至信靠神祗等等行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感悟本心。

愈是忍受苦难考验,愈是坚定不移遵循贯彻自身之道,其内心就愈发强大。

经历过种种考验,重重磨难后的武僧们,其心灵就仿佛打磨过的金刚石,雕琢完毕的璞玉,千锤百炼后的神锋,光华自生,璀璨通明,如若明镜高悬,映照己身内外无有不见。

攀云僧号称长生不老,与天同寿,那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修为?

当然,这些都扯得太远,当务之急是赶紧入得此门。

自己的奥术之道入门成长都是极其顺利,这得益于系统的辅助,也与自身天资有关,而眼下,虽然拜系统赋予的剑圣一职所赐,体内已经有着气脉流转运行,甚至能够粗浅地运用到提气斩这个能力上。

但也就此而已了,离着运转如意,锤炼壮大,乃至运用自如那也不知道有多远的路要走。

与法师所需的智力不同,气之道对于修行者的感悟、沟通能力,即感知属性,更为苛刻。

张元哪怕加上装备也就十二点的感知,比普通人是强,可要迈入气道修行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好在巴伯顿对此有所了解

“你是剑圣,不是纯粹的武僧,不必苛求自己能够像我们一样在这条路上走那么远,剑圣的本质是战士和武僧的特殊结合,气之道是这个职业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大光头生怕张元不理解,讲的十分详细“武僧将气运用到各个方面,淬炼肉体,打磨技艺,抵御病痛衰老,还能开发出一些超凡能力,但作为剑圣,你只要能够初步驱使气脉,让它和身躯一同壮大,能够用于自身攻势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