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准时开始(1 / 4)

支教札记 巾睛 4478 字 2021-03-18

不但自己遵守纪律,听从安排。

而且主动帮女同学拎衣服,背书包,居然还来搀扶闺蜜。正在道边喘气儿的苏丹和燕子,都笑了“小护花,你搀扶我们,你搀扶得动吗?”“俺行哩,别看俺比你们矮,”小男生神气的拍拍自己胸膛“俺的力气比你们大,不行,比比,试试哩?”

登山队伍正好休息,苏丹就起了自己右手腕。

“掰手,还是掰腕?”小护花挺挺胸脯“随你们哩。”“那么,掰手腕吧。”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就此相互一捏,使上了劲儿。同学们一看,可高兴了,自动喊了起来“苏老师,加油!”“小调皮,加油!”还相互争起嘴来“俺说苏老师赢!”“小调皮赢!”“小调皮输!”“苏老输!”

然而,苏丹一捏住小调皮的右手腕,就感到了有点麻烦。

山区孩子虽然小,可力气大,手腕的骨格比城市孩子粗壮得多,用尽力气的苏丹居然奈何不了他。当然,拿出了吃奶力气的小调皮,也奈何不了对方,毕竟二人之间差着整整十五年呢。燕子看得兴起,推推闺蜜“连小学生都掰不赢,你呀,让开,让开,我来。”

小调皮也换上了石头。

结果,可怜的燕子同样奈何不了对方,还差点儿一松劲儿,被石头掰倒。终于,为了让二小男子汉逐愿高兴,闺蜜俩分别由二小护花挽扶着,爬上了最后几级台阶,大家一起站在了小山坳上。

眼前,豁然开朗,风景如画,草长莺飞,郁郁葱葱,霞光万丈!

视野从来没有如此宽阔过的同学们,跳呀蹦呀叫呀,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按照何老师的安排,二十五个同学整整齐齐地站在平坦的小山坳中间,由苏丹详细讲解介绍了,今天这节课外音乐课的内容和意义。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教唱的歌曲名叫《歌唱祖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青年作曲家王莘,就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他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

而这首歌最有名的逸闻是,当它第一次被寄给当时国内最有名的音乐杂志时,曾被编辑退稿,原因是当时我们唱的《东方红》都是五声音阶的,而《歌唱祖国》听上去感觉不像中国歌。1951年9月15日,这首歌写成的一年后,终于在《人民日报》第一次发表了。从此响彻祖国大地。所以,同学们,如同我们学习一样,干什么事都会有艰苦与困难,只我们坚持下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燕子指挥着大家一起演唱了《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声从小山坳腾空而上,同学们的脸蛋儿上,都带着自豪骄傲的神情,少男少女的心儿和着无限的向往,在五月的天空尽情飞翔,山风把歌声捎带得很远很远……

放学回宿舍后,小刘大刘便忙开了。

忙着这几天来所有的拍摄录像录音,重新组合编辑,压缩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作为将在现场会上放映的,半山寨小学支教工作汇报重头戏。现在,庄严而令人激动的一页,终于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