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战争爆发(2 / 3)

备不测,并维持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均势。”

日本天皇明治对于伊藤博文还是很信任的,既然他做出了这样的判断,那么明治天皇也不再犹豫。

“清国擅自进入朝鲜,对我国有巨大的威胁,我等不得不作出反应,现在朕命令,日本军队立刻进入朝鲜,维护帝国在日本的利益。”

众人听完之后一起跪趴在地上,齐声喊是。

接下来日本方面就开始讨论这一次出兵朝鲜的具体事宜,讨论中一致认为;日本出兵,必然要与清兵发生对抗。清国所派军队当不至于超过五千人,而日本要居于必胜地位,需要六千至七千兵力。如果中国进一步增加兵力,日本也要增派一个师团。因此,应作派出一个师团的准备,而首先派出一个混成旅团。

就在日本积极的做出军事干预的准备时,在南京的刘海也在密切关注着朝鲜的局势,不过刘海却没有轻举妄动,只是在静静的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随着清朝部队进入了朝鲜,东学道的起义很快就进入了尾声,而日本方面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害怕一旦起义结束,他们就没有理由在进入朝鲜了。

1894年6月7日,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持外务省电报来见李鸿章,朝鲜动乱,明显损害了日本在朝移民的利益,所以日本帝国将出兵朝鲜。

李鸿章接到对方的通知之后,立刻是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日本竟然有这样的野心,他以前对日本的小视看来都是错误的。

于是李鸿章对于日本的要求,断然拒绝,但是日本领事却不管李鸿章的话,直接就离开了直隶总督衙门。

接着在北京的总理衙门也接到了日本的通知,总理衙门自然不能同意这样的事情,要是让日本人去了朝鲜,那么清国最后一个属国也就没有了。于是总理衙门也断然否决了日本的提议,并且对日本无故干涉朝鲜,提出了强烈抗议。

但是日本人哪里管你不停的抗议,在6月9日,日本舰队便驶入了仁川港。

此时,泊仁川港的日本军舰为松岛、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赤城六艘,而清国仅有济远、扬威、平远三舰。日本海军力量远远凌驾于清国海军之上。

而这个时候的清国上下仍然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没有根本性的认识,就连李鸿章都以为这只是日本在制造冲突,想在朝鲜再分得一些利益,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备战。

而日本却是两个样子,在内阁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之后,在6月10日,日本的大岛旅团7000多人就已经登陆了朝鲜。

随着日本步步紧逼,清廷越来越察觉到日本企图发动战争的阴谋。

清廷驻朝将领请求清廷增兵备战,因为有了两次打败日军的前例,他们是积极主战的,国内舆论也是主战的,逐渐朝廷里形成了包括光绪帝、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等为首的主战派。

而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却企图和解。

其实这也不全怨李鸿章,虽然他有一些个人的私心,但是从公允的角度上来看,他现在已经了解了中日之间的差距,为了减少淮军和北洋损失的损失,他这才不同意开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大清国的实力派,除了他李鸿章,还有南边的刘海。

如果他在这一次大战中损失惨重的话,那么不是给刘海掌控清朝扫清了障碍吗?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那位老佛爷慈禧太后马上就要过60大寿了,她也不想在自己的过生日时有刀兵之灾,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了列强干涉上。

结果这些列强根本就不做干预,甚至英国还在语言中偏袒日本。而俄罗斯等国却想从中渔利,向清国提出了过分的条件。

日本政府在了解了清国内部的形势,以及列强的态度之后,立刻就大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