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南海西南门户(2 / 3)

山海龙皇 烟雨任小生 3086 字 2020-09-14

,可是为当年大明王朝宣扬明朝的繁荣盛世的一个伟大壮举。

郑和在下西洋的途中,正好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宜作为中转站的小岛,因为这个岛屿交通十分便利。经过一系列的改造,还在这里设立下了一个仓库,专门安排人员驻守,然后收纳入明帝国的海图之中。

好景不长,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就开始闭关锁国,然后过了不久就被覆灭了。明朝灭亡以后,当年在南方的三百多人的部队,谁也不愿意臣服于满清王朝的统治,于是乎逃跑到了这个当时郑和下西洋的中转岛纳土纳群岛。

张杰绪是当时这三百多号人的领头,由于此人很有领导才能,并且十分能干,通过带领了三百多人一番努力之下,赶走了原住民荷兰人,并且尝试在这个岛屿上生活并且繁衍下来,后来建立了与“兰芳共和国”齐名的“南华公司”。

纳土纳群岛本来是一片荒芜和贫瘠的土地,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不倒华夏人的。华夏人最擅长的是什么,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拥有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根本不愁吃喝。

在岛上,他们主要是以渔业发展为主,之后张杰绪携手身边的三百多号人,把岛屿周边接近一百二十多个附属岛屿所占领,然后慢慢的带领他们发展岛屿上的各种经济,由三百多人慢慢发展到三万多人。

可惜的是华夏人能够共患难,却极难共富贵,张杰绪死后,其他华夏人就有了别的心思了,开始争夺起来当地的物产资源,而这片物产丰富的岛屿,因为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的战略地位,渐渐的也引起了外国势力的注意。

二战后,印尼战胜荷兰人统一群岛之后,后来的印尼政府把纳土纳群岛收入囊中,不再归这些当地华夏人管辖。也因为如此,纳土纳群岛从始至终都没有回到过华夏的手中。

纳土纳群岛东距曾母暗沙400公里,纬度基本相同,由27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100余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要远大于整个南沙群岛陆地面积总和,明朝时称此为“万生石塘屿”,意指万众在此生活的岛屿。

纳土纳曾用名“安不纳”,这跟一位明朝皇帝有关,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后有官员上奏,认为万生石塘屿扼守南海门户,是出海必经之地,此后暂停远洋是否弃守。

当明宣宗朱瞻基得知后,立即下旨“万生屿,安不纳”。意指有大明万民生活于此,为何不纳入王土呢?于是命名为安不纳岛。

荷兰人占据之后,为切断群岛同华夏的联系,几经更改岛名为“纳土纳”。到了现代,由于该群岛位于主张的九段线外,印尼接收了荷兰人的遗产,所以现在主权归印尼所有。

这里是南海的西南门户,也是华夏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几乎所有的华夏船只都会从此经过。所以95年的时候,华夏宣布对纳土纳群岛拥有主权,但是在去年的时候,又公开承认了印尼对于纳土纳主权属于印尼,华夏对此没有主权争议,但前提是印尼必须承认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南沙群岛主权。

这个前提条件非常重要,因为华夏一旦放弃对纳土纳岛的主权伸张,也就失去证明历史上以该岛作为华夏人生产生活区域中心的合法性。

其实近代历史上,包括二战前后荷兰与印尼之间不断斗争,一直都是荷兰占据着此地,当时华夏根本不存在与印尼有此岛的主权纠纷。直到后来,印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月后,战胜了荷兰殖民者彻底宣布独立,后来将纳土纳群岛接收到手中。

当地的华夏人从张杰绪“南华公司”时代就一直想回归祖国,却到如今依然漂泊在海外,也不得不说近代华夏历史上,由于积贫积弱丢掉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印尼独立后强行对纳土纳岛实施了移民政策,原有的15万华人主体人口被逐步稀释,如今人口已经高达九万多,华夏人也失去了对此地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