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献计(1 / 2)

孟振国欣慰的看着云锦,这孩子太懂事了,又这般聪慧,若是个男儿身定然能给他们孟家争光。

“爹爹,那你后面打算怎么做?”

“后面?自然是把粮和衣物等分给那些受灾的百姓,然后帮他们建安身之所。”

“粮种也是免费发放的嘛?”

“我云国建朝几百年,历来都是如此啊。”

唉,云锦长长的叹了口气。

“那父亲,您有没有想过,朝廷能赈灾一时,不能赈灾一世。”

“锦儿你的意思是?”

“爹爹,锦儿觉得不能免费发放。”

“为何啊?”

“您想啊,若是免费发放的话,会给百姓形成一种思想上的惰性。以后只要受灾了,就等着朝廷来救济就行了,那么谁又来生产粮食呢,长时间下去,百姓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就会变低,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不如以义仓粮种无息贷给这些百姓,劝其耕植,并允许在秋收后偿还,而且这样也可防止一些土地大户乘农民青黄不接之际把粮种以高价贷给百姓。”

孟振国若有所思了良久,“锦儿,你说的很有道理,由朝廷出面把粮种贷给百姓,秋收后再偿还,这样一来国库的粮食也有了保障,不错不错,好法子,还有其他的嘛?”

“除了本来有的轻徭薄赋和银钱补贴标准外,凡是由灾情失去家人的老弱妇残,由地方官府设专门的收容所,并且动用平时常设的慈善救济机构等来参与救济。然后,以工代振,以发放工钱的形式,让有劳动能力的人参与工程,赚取生活来源。而且此时修建工程,不管是官方的还是其他大户人家的,用工是最低的成本,相信那些大户人家也是十分乐意的。”

“嗯,确实可行,明日我便和知府他们具体商议此事,不过,锦儿你这些方法是从哪看来的?”

呃,从哪看来的?她总不可能说是从历史书上看来的吧,若是真这般说了,她这个爹定然要刨根问底问她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

“嗯是女儿自己突然想到的。”

孟振国的眼里又变得复杂了起来,一个不过才七岁多的孩子,怎么会知道的这么多,还能想出这般的对策来。

秦氏也发觉了孟振国眼里的异样,轻轻推了推他,“振国,有些事我晚上跟你细说。”

入睡前,秦氏把云锦醒来后的奇遇跟孟振国一一细说了。

孟振国虽觉得不可思议,但又不得不相信。

云锦虽然从小聪慧,但也没有向现在这般厉害,只能是在机缘下得到了仙人的指点。

孟振国又想起了那个道士,什么狗屁道士,也不知道老夫人是从哪找来的,简直谎话连篇,真是白白害可卿和锦儿受了那么多苦。

接下来的日子,灾后的重建进行的如火如荼,同时,孟振国也写了封密折上奏给了孝武帝。

由官方出面放出的消息,也让众多大户人家感受到了有利可图,有些家里要扩建的,修庭院的,房子修葺的,都开始大量招工了,流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赚到了生活费。

宣布粮种由官府无息贷给百姓时,百姓一致欢呼,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背负着高额的利息了,辛苦一年到头来都给了地头子。

青州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孟振国又马不停的赶到了眉州,准备把这些措施在受灾地区都推行开来。

孟振国也承诺秦氏,等他处理完所有赈灾的事宜后,便回落石镇接她们一起回京。

云锦看着秦氏高高兴兴在给弟弟做衣服的样子思忖了半天,决定有些事必须要提前做打算。

“娘亲,你在府里的地位究竟是怎么样的?”

秦氏抬头,看着满脸认真的云锦,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娘亲你不必感到为难,锦儿只是想帮娘亲,帮弟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