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赶驴上磨(1 / 2)

舞乐止,文武叩拜,西齐王登高位、举起酒盏。

“第一盏,敬天。愿天佑西齐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第二盏,敬先人。谨遵祖训、不忘遗志。”

“第三盏,敬在座诸位。一年花朝,怀故致新。望我西齐栋梁能感念天时、朝夕恪勤,为人为民、笃行毋怠。”

“谨遵王命!”

刘祯微笑,同众臣子一同饮下甘酿,手一挥:“还请诸卿共饮喜乐,不必拘礼。”

载歌载舞,一心阁氛围融洽;三盏饮尽,众人不再正襟危坐。

刘祯见状,故意将身子向前倾斜些,半依靠住王座的一侧扶栏,朗声问道:“下月,本王欲亲自挂帅,在琮隆与翕边接壤处练兵。诸君以为如何?”

要不要练兵。这是今晚正题。

殿上窸窸窣窣。

佘曲第一个起身:“臣认为不妥。”

“哦?”

刘祯像是第一次知道佘曲反对自己东巡提议,皱眉不解,谦和请教道:“还请老师尽道。”

佘曲见刘祯这时提巡狩,多半心意已定,却仍想力挽狂澜:“王上,兵戟动则威,威以除害;常务则玩,亵玩则无震。我王仁德,然每载重兵巡狩,让百姓恐慌、误会。先王重德不官兵,因而百姓心安、西齐富庶。王上此行还请三思!”

“臣以为佘阁老此言偏颇。”

起身反驳的是薄申云。比之佘曲激动而颤抖的年迈之躯,薄申云脊背挺拔、冷静且自信:“臣以为,巡狩并非以威示人、以武压势,而是壮民志、定军心、扬国威。婴冬之所以敢反,北离王威未至矣!王上,我西齐安泰、百姓无恙得益于历代帝王励精图治;臣幸得生于治世、追随明主,但昨日动荡、先辈血泪仍镌骨铭心!巡狩担居安思危之职,万不可止!还请王上明鉴!”

陆歇看见佘曲听完薄申云的话,唇边灰白参半的胡子气得直抖,半晌压下被故意曲解后的火气,争道:“王上,祀戎之礼乃西齐开国国君创下,是祖制,臣并没有要断礼俗、忘历史之意。只是如今巡狩场地过大、时日过长、消耗财力、民力甚多。恐民不堪重负!况如今,北离战乱不断、瘟疫肆虐,与我临近的牙峪灾祸频出。我王仁慈,思虑边境百姓安危,几番调遣军队向东北方、镇守边境。将士几经辗转亦疲惫。东巡之事可否一缓?”

“阁老之言差异。”薄申云再次摇头:“正因有动荡,才该昭兵力。一来向外族示强,二来扶民心。让内外皆知,西齐王心系每一个百姓、每一寸土地。如此上下一心,为逆灭息,事半功倍。”

佘曲眼下褶皱跟着颓垂,气道:“那你说,该抽调哪路前往?来护王上安危。”

佘曲和薄申云说得都很委婉:其实不是将士疲敝,而是眼下京城驻兵不足。

九泽先皇赵佶一统寰宇之意世人皆知,当政时,对西齐与北离挑衅再三。那时,西齐并不如今昌盛,靠着两任帝王、几代军民着胄甲、举戈戟,抵御外族;促农商、明法政,发展经济,才具备今日让九泽忌惮的条件。

九泽八皇子赵淳不似其父武断专横,即位以来,收兵蓄锐,如今北离之乱是其第一“战”,而后将如何尚未可知。刘祯担忧北离之乱从接壤处侵袭西齐,派出重兵驻守、加固城池,这本无错。只是若此时照旧巡狩,那么京都与印芍皆空虚,恐有人釜底抽薪;然而不巡狩,则像外族证实,西齐势力不过如此。

这才是以佘曲和薄申云为代表的两派真正的争议所在。

两人过后,分别又有分立其后的两派人马一一陈词。

刘祯的脸躲在烛光后,黑漆漆的眼睛看着宴席下争议的众人。

他不是昏君,他何尝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安排大型练兵的好时机?但权衡后,他选择示强。今日让众人商讨,一来确是要兼听自鉴,